林辉拉筋治本源
作者:曹干云
疤痕硬块似铁坚
铿锵奏乐术法鲜
旧患新伤全治愈
拉筋散气换人间
外孙赵倬迎手术留下疤痕,高低不平婉延如虫肉呈硬块,自己要求敲打治疗,林辉兄敲打抑扬顿挫,如同奏乐,倬迎疼痛亦忍,结果疤痕硬块全部软化,变成了废气排出体外。中医神术当承天外!
2025.7.14于瑶城

曹干云的这首《林辉拉筋治本源》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记录了中医外治法治疗手术疤痕的过程,既有纪实性,又富有艺术感染力。全诗四句,语言质朴却蕴含深刻的中医理念,同时通过节奏化的表达,使读者仿佛亲历治疗现场,感受到传统医术的神奇魅力。
1. 意象鲜明,比喻生动:首句“疤痕硬块似铁坚”,以“铁”喻疤痕的顽固,形象地描绘了术后瘢痕组织的僵硬状态,为后续治疗的神奇效果埋下伏笔。次句“铿锵奏乐术法鲜”,将敲打手法比作“奏乐”,既突出了治疗的节奏感,又赋予医术以艺术美感,使原本可能显得生硬的治疗过程充满韵律。
2. 治疗过程的动态呈现:
后两句“旧患新伤全治愈,拉筋散气换人间”,概括了治疗的全过程——从“疤痕硬块”到“废气排出”,展现了中医“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的理论。“换人间”三字尤为精妙,既指病痛解除后的身心舒畅,又暗含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暗示治疗不仅是祛病,更是恢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
3. 附注强化真实性与传奇性:诗后附注详细记录了治疗的细节,如“高低不平蜿蜒如虫”“疼痛亦忍”“废气排出”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而“中医神术当承天外”一句,则升华了主题,将传统医术提升至近乎“道”的境界,体现了作者对中医的崇敬之情。
4. 诗与医理的完美结合:全诗虽短,却暗合中医“气滞血瘀—疏通散结—气血调和”的病理观与治疗逻辑。“拉筋散气”体现了中医“筋柔则骨正”的筋骨理论,而“换人间”则象征着“阴阳平衡”的最终达成,使诗歌不仅是一则医案记录,更成为中医智慧的文学表达。
5. 语言风格:质朴而有力:诗歌采用近乎白话的表达,不加雕饰,却因精准的比喻和节奏感而显得铿锵有力。尤其是“铿锵奏乐”“换人间”等词,既有声音的韵律,又有视觉的冲击,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治疗的动态过程。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成功将中医外治法的精髓转化为文学表达。它不仅是一则治疗记录,更是一曲对传统医术的赞歌。诗中既有对具体案例的写实描绘,又有对中医哲理的抽象升华,使读者在感受治疗神奇的同时,也对中医文化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