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师认为,理想的“穴场”
(住宅或墓地的选址)应当四周地形紧凑、屏障周密,能够保护穴场不受强风侵袭,避免生气(吉气)被吹散。这种格局称为“藏风”。郭璞在《葬书》中强调:“风水的核心法则,以得水为最佳,藏风次之。”
---
【详解“藏风”】
1. 概念来源
“藏风”是风水学中关于选址的重要原则,与“得水”并列为两大核心要素。古人认为,好的风水必须能“藏风聚气”,使生气(吉气)凝聚不散,从而福泽居住者或后代。
2. 藏风的作用
保护生气:风水学认为,吉气(龙气、地气)需要稳定聚集,强风会吹散这些能量,导致运势不稳、人丁不旺。
调节微气候:四周有山丘、林木或建筑环绕,可阻挡寒风,形成温和宜居的小环境,利于健康。
心理安全感:地形或建筑围合的空间能给人安稳、受庇护的感觉,减少外界干扰。
3. 如何判断是否“藏风”?
四周有屏障:如后有靠山(玄武),左右有护砂(青龙、白虎),前方有案山(朱雀),形成“四象俱全”的格局。
地势闭合:穴场不宜处于风口或孤高之地,最好位于盆地、山谷或U形环境中。
避风聚气:即使有风,也应是柔和回旋的“徐风”,而非直冲的“罡风”。
4. 郭璞《葬书》的深层含义
“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并非贬低“藏风”的重要性,而是强调:
水代表财富与生机(古人以水为财,近水之地更利于生存)。
藏风是基础,若无藏风,得水也难以长久利用(生气被吹散,水也失去作用)。
5. 现代应用
住宅选址:避免选在风口、高楼之间的风道,或四周空旷无遮挡之地。
建筑布局:利用绿化带、围墙或周边建筑形成合围之势,减少强风直吹。
园林设计:通过假山、树木营造曲折迂回的空间,达到“藏风纳气”的效果。
总结:“藏风”是风水学对自然环境合理利用的智慧,既符合古代择居的实用需求,也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现代人可借鉴其理念,选择或营造更舒适、稳定的居住环境。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等。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