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鳌矶石上起明楼,百载凌云阅九州。
朱阁三层添逸兴,玉桥七孔锁清愁。
科场挺秀楣间字,文脉承香槛外秋。
最是长联题往事,翠微园下水悠悠。
注:甲秀楼,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矗立在南明河中的鳌矶石上,是贵阳历史与文化的璀璨地标。楼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主持修建,取“科甲挺秀”之意命名,寄托着振兴当地文脉的愿景。建楼之初,江东之筑堤联结南岸,以河中巨石为基,后经继任者郭子章于1606年完工。四百余年间,甲秀楼屡经兴废:天启元年(1621)曾遭焚毁,清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宣统元年(1909)重建遗存,1982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修葺,恢复往日风貌。
甲秀楼为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木石结构,高约20米,每层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朱梁碧瓦映衬碧水,构造独特,在中国古建筑中堪称孤例。楼侧的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涵碧亭与楼阁相映成趣,南侧翠微园(含拱南阁、龙门书院等)于1999年并入,共同构成人文景观群。
作为历史见证,1982年甲秀楼成为贵州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以“文昌阁和甲秀楼”组成部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精美的清代楹联(尤以刘韫良长联闻名)与厚重的历史,至今仍诉说着贵阳的文脉传承。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