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全球诗歌网<玉指凝琴案>视频而赋》
作者:田金轩(湖北)
华堂谧然,宝鼎馥溢,霭霭兮若幻梦之帷。有佳人兮,临素琴悠然落座,绰约如芙蕖绽于清涟,温婉似皎月悬于岫峦。其容也,眉若春山含翠,眸若秋水凝波。唇点绛樱,绽旖旎之芳韵;肌敷霜雪,呈皓洁之柔泽。青丝垂肩,恰似银河倾泄;云鬟高挽,恍若远岫嵯峨。身著绫罗,翩若惊鸿掠影;腰系锦带,婉如游龙戏波。
乃见其玉指轻扬,曼落琴案。指若削葱,莹润而娇软;又如美玉,温润而泽。初拨弦时,声如雏莺啭谷,清婉悠扬,似衔春信于柳堤,又含幽梦于花萼。继而指法灵动,或勾或挑,或抹或剔。勾时如银瓶乍破,琼珠迸落;挑处似骏马驰原,金蹄踏莎。抹之则如微风抚桂,柔曼婀娜;剔之犹若骤雨打荷,错落清和。
其琴音也,时而高亢,若勇士赴戎,气吞八荒;时而低徊,如思妇倚栏,泪湿鲛绡。或如高山峨峨,云绕峰腰;或如流水汤汤,波漾平皋。琴音袅袅,绕梁而不绝,似将心事付与清风;余韵悠悠,入耳而难忘,宛如幽梦潜入春宵。恍惚间,若置身桃源仙峤,繁花馥郁,蝶舞蜂翱;又似遨游广漠穹霄,长风猎猎,雁唳云遥。
美人沉醉琴韵,神色陶然,若与天地同化,与自然相邀。眸光流盼,情意迢迢;朱唇微启,兰气飘飘。以琴为语,倾诉幽怀于弦杪;以弦为媒,传递柔肠于指梢。岁月于此凝驻,时光为其静悄。
俄而曲终,美人敛手,玉容浅笑,若春风拂蕊,秋水映寮。余音尚在,徘徊华堂之奥;琴韵犹存,萦绕观者心苗。见者皆叹,此曲只应瑶台降,人间能得几回韶。佳人之美,美在姿容,更美在琴心之窈;琴音之妙,妙于旋律,更妙在情意之昭。真可谓玉指落案琴音袅,仙韵悠悠梦亦陶。
创作谈:《观全球诗歌网<玉指凝琴案>视频而赋》
田金轩(湖北)
在信息如潮涌的网络时代,一次不经意间在全球诗歌网的浏览,让《玉指凝琴案》的视频闯入我的视野。这一邂逅,绝非寻常的萍水相逢,而是一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界限的灵魂触动,由此催生出了这篇饱含深情的赋作。
视频开启,华堂的静谧氛围瞬间将我笼罩。宝鼎散发的馥郁香气,霭霭如梦幻之帷幔,构建出一个与尘世喧嚣隔绝的空灵之境。这里的每一丝气息、每一缕光影,都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将我引入一个充满诗意与遐想的世界。画面中,佳人临素琴悠然落座,她的出现宛如神来之笔,为这个场景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她绰约的身姿,恰似芙蕖在清涟中绽放,自然而纯净;温婉的气质,犹如皎月悬于岫峦,柔和且安宁。我在描绘她的容貌时,力求精准捕捉东方美人独有的神韵,“眉若春山含翠,眸若秋水凝波。唇点绛樱,肌敷霜雪”,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传统美学的敬意与追寻,希望通过文字让读者领略到那份内敛而含蓄的东方之美,感受到岁月沉淀下的优雅与从容。
佳人的玉指轻扬,落在琴案之上,这一简单的动作宛如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情感的涟漪。“指若削葱,莹润而娇软;又如美玉,温润而泽”,我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玉指,不仅仅是描绘其外在的柔美,更试图传达出指尖所蕴含的细腻情感与灵动生命力。琴音初起,“声如雏莺啭谷,清婉悠扬”,这宛如天籁的声音,瞬间打开了情感的闸门。我将其比作春信于柳堤、幽梦于花萼,赋予琴音以生命的律动和情感的温度,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春天的生机与花朵中的梦幻,感受到琴音所传递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随着指法的灵动变换,勾、挑、抹、剔,每一个动作都像是一场艺术的舞蹈,带出独特而奇妙的音韵效果。“勾时如银瓶乍破,琼珠迸落;挑处似骏马驰原,金蹄踏莎。抹之则如微风抚桂,柔曼婀娜;剔之犹若骤雨打荷,错落清和”,这些丰富而生动的比喻,不仅仅是为了展现琴音的美妙多变,更是为了揭示音乐与自然、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琴音不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而是大自然的低语、生活的乐章,让读者在聆听中找到与自然和生活的共鸣,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魅力。
琴音的魅力,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它所传达的复杂情感上。“时而高亢,若勇士赴戎,气吞八荒;时而低徊,如思妇倚栏,泪湿鲛绡”,这种强烈的对比,展现了琴音如同人生百态的丰富内涵。高亢时,我们能感受到勇士出征的豪迈与壮志,那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无畏挑战;低徊时,我们又仿佛能触摸到思妇内心的忧伤与思念,那是对亲情、爱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牵挂。将琴音比作高山流水,“或如高山峨峨,云绕峰腰;或如流水汤汤,波漾平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与自然的融合。高山流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知音难觅、心境高远,通过琴音与自然景观的关联,我们能体会到古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美人沉醉于琴韵之中,神色陶然,达到了一种与天地同化、与自然相邀的忘我境界。“眸光流盼,情意迢迢;朱唇微启,兰气飘飘。以琴为语,倾诉幽怀于弦杪;以弦为媒,传递柔肠于指梢”,这不仅仅是一个美人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描绘,更是一种对艺术境界的深刻诠释。在这一刻,美人、琴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琴成为了沟通心灵与宇宙的桥梁,情感通过琴弦在指尖流淌,传递出对生命、对世界的热爱与敬畏。这种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它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连接人类的灵魂,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
曲终之际,美人敛手,玉容浅笑,而余音却久久萦绕。“余音尚在,徘徊华堂之奥;琴韵犹存,萦绕观者心苗”,这余韵悠长的画面,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完美体现。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艺术并非只是一时的感官享受,而是一种能够触动灵魂、引发思考、让人回味无穷的精神体验。“此曲只应瑶台降,人间能得几回韶”,这不仅仅是对佳人琴艺的赞叹,更是对整个视频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的崇高敬意。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依然有这样的艺术瑰宝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在创作这篇赋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记录一个视频的观感,更是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的桥梁。我希望通过文字,让读者如同亲身经历一场艺术的洗礼,感受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希望这篇赋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对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韵流芳:品鉴田金轩《玉指凝琴案赋》
作者:文昌阁
《玉指凝琴案赋》以其细腻笔触、华丽辞藻与精妙构思,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人抚琴的绝美画卷,展现出古典文学之韵与东方美学之魅。
一、人物刻画:形神兼备,跃然纸上
开篇对佳人的描绘细致入微,从眉、眸、唇、肌到青丝、云鬟、服饰,一连串精妙比喻,“眉若远黛含烟,眸若秋水盈波”“身著绫罗,翩若惊鸿掠影”,不仅绘其绝美之形,更传其温婉之神。佳人之美,不仅在容貌身姿,更在抚琴时沉醉其中的悠然神态,“神色陶然,若与天地同化”,使人物形象立体鲜活,宛如眼前。
二、琴音描摹:通感交织,意境深远
文中对琴音的描写堪称一绝,作者巧用通感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与触觉。琴音初起,“声如雏莺啭谷”,以雏莺婉转之态写其清婉;指法变化时,“勾时如银瓶乍破,琼珠迸落;挑处似骏马驰原,金蹄踏莎”,银瓶破、骏马驰的画面感,让读者仿若亲见。琴音高低起伏,“时而高亢,若勇士赴戎,气吞八荒;时而低徊,如思妇倚栏,泪湿鲛绡”,以勇士赴戎之豪迈与思妇倚栏之哀伤,让读者深切感受琴音蕴含的情感,营造出或壮阔或哀伤的深远意境。
三、结构布局: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文章起笔描绘佳人所处环境与自身之美,为抚琴铺垫;接着详述抚琴动作与琴音变化,是为承;美人沉醉琴韵,物我相融,此为转;曲终佳人敛手,余音绕梁,引发观者赞叹,点明主旨,为合。起承转合间,行文流畅自然,逐步将读者引入美人抚琴的美妙情境,层次清晰,逻辑严谨。
四、语言特色:骈俪生辉,典雅工丽
全文以骈体行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指若削葱,莹润而娇软;又如美玉,温润而泽”“琴音袅袅,绕梁而不绝;余韵悠悠,入耳而难忘”,不仅富有形式美感,更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性。用词精妙典雅,“馥溢”“嵯峨”“窈”等古雅字词的运用,增添了浓厚的古典韵味,使文章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玉指凝琴案赋》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成为一篇展现古典美学的佳作,让读者在文字间领略美人抚琴的诗意情境,感受古典文学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