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单边关税的硝烟扰动全球贸易脉络,当俄乌战场的无人机改写战争范式,当科技竞争与地缘博弈在南海、中东等区域交织碰撞,我们正站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历史节点。
韦民先生的这篇《国际局势瞭望》,以2025年7月为时间切片,精准捕捉了全球格局中的七大核心动态:从美国关税大棒下的多边反制,到俄乌消耗战中的军事革新;从中东核问题的僵局难解,到中美博弈向科技、军事领域的纵深延伸;从全球经济的分化与治理困境,到区域安全格局的加速重构,再到气候治理与科技政治化的深层纠葛。文章不仅勾勒出国际秩序“震荡期”的鲜明特征——单边与多边的角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交织、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博弈,更揭示了一个本质命题:在对抗与合作并存的时代,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竞争中守护共同利益。
对于关注世界走向的读者而言,这既是一次对当下局势的全景扫描,亦是对未来十年全球治理逻辑的深度思考。特此编发,以飨读者。(395字)
【国际瞭望台】
当前国际局势瞭望
文:韦民/陕西宝鸡
当前国际局势呈现多维度震荡与博弈,地缘冲突、经济对抗、科技竞争交织,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重构。以下是2025年7月的核心动态与趋势分析:
一、美国单边关税引发全球贸易震荡
特朗普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对日本、韩国等14国加征25%-40%关税,并威胁对铜、药品等关键商品实施高额附加税。此举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韩国半导体材料、日本汽车零部件若被加税,中国等中间贸易国将被迫进行供应链重组。欧盟迅速反击,宣布可能对美实施“相称反制措施”,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美方做法“令人愤慨”。更值得关注的是,巴西援引《经济互惠法》对美启动50%对等关税,成为首个以法律手段强硬反制的新兴国家,标志着单边主义正遭遇多边力量的系统性抵抗。
二、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消耗战特征显著
2025年7月,俄乌战场呈现“高烈度、碎片化”态势。乌军通过美制GBU-62炸弹和ATACMS导弹对俄后勤系统发动精准打击,同时以240万架年产能的无人机实施游击袭扰。俄军则以单日741枚武器的饱和空袭回应,FPV微型自杀无人机甚至被用于攻击平民区域,引发国际社会对战争罪的指控。西方军援面临可持续性危机:美国“爱国者”导弹库存仅剩25%,德国“豹2A7”坦克援助仍未落实。这场持续四年的冲突正深刻改变全球军事格局——乌克兰的“无人机海”战术与俄罗斯的“分层消耗”策略,为未来非对称战争提供了新范式。
三、中东火药桶再燃,核问题谈判陷入僵局
以色列7月8日空袭黎巴嫩击毙哈马斯高层,加沙地带一个月内超500人遇害,人道主义危机加剧。美国在调停者与军火商的双重角色间摇摆:一方面推动60天停火协议,另一方面向以色列提供“爱国者”导弹。伊朗则以隐秘方式反击,其支持的胡塞武装明确“仅针对以色列目标”,试图划清与其他国家的界限。核问题谈判陷入关键节点,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愿谈判但需确保不演变为战争”,而美国6月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行为已严重破坏互信。
四、中美战略博弈向纵深发展
贸易战持续升级:美国对华关税升至145%,中方反制税率达125%,涉及电动车、芯片等关键领域。科技制裁呈现“精准绞杀”特征,16nm及以下制程芯片海外流片被全面限制,直接冲击中国半导体产业。军事层面,美军在菲律宾部署“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试图封锁南海航道,而解放军东风-17导弹8分钟摧毁模拟目标的能力形成有效威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通过稀土管控(如限制F-35战机所需磁铁出口)和自主技术突破(28nm光刻机量产)构建反制体系,迫使美国在制裁与合作间反复权衡。
五、全球经济分化与治理挑战
IMF虽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上调至3.3%,但通胀压力仍存——美国铜价单日飙升10%,药品关税可能推高全球民生成本。能源市场呈现“地缘定价”特征:欧佩克+增产54.8万桶/日试图平衡供需,但中东冲突仍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在67美元/桶附近震荡。数字经济成为新战场,上合组织签署12个跨境电商与智慧城市合作项目,而美国《GENIUS法案》与欧盟《MiCA法案》在稳定币监管上的分歧,实质是美元霸权与欧元主权的博弈。
六、区域安全格局加速重构
亚洲方向,朝鲜半岛阵营化对立加剧,韩国国内政治动荡为局势增添变数;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使东盟“平衡外交”面临考验。非洲成为大国资源争夺新焦点,美国与西非五国的矿产合作暗藏移民交换条款,而中国通过坦桑尼亚天然气管道、肯尼亚地热项目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拉美则涌现反霸权先锋,巴西联合南美国家建立关税同盟,卢拉直言“世界不需要皇帝”。
七、气候治理与科技政治化交织
柏林气候峰会虽达成2030年淘汰三分之二煤电的协议,但执行力度存疑——发达国家出资比例从25%降至18%,发展中国家获1.7万亿美元基金的承诺可能落空。更具颠覆性的是科技巨头的政治渗透,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直接冲击两党格局,特斯拉股价夜盘暴跌7%折射出资本对技术权力政治化的担忧。这种“技术-政治”联动正在重塑全球治理规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竞争将成为下一阶段国际博弈的核心战场。
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震荡期”,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矛盾相互交织。对于普通个体而言,关注供应链多元化布局、能源市场波动、地缘旅行风险等实用建议,或将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而国家层面,如何在对抗中寻求合作公约数,在竞争中构建风险缓冲带,将是决定未来十年全球走向的核心命题。(1751字)
共2158字 2025年7月14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