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调词(李白)
《残烟寿叹》
李斌 (四川成都)
何日残烟人已枯,年龄早逸梦穷途。
世间风雨尝方尽,寿颂南山不语姝。
【译文】
何日残烟消散,人已憔悴枯槁;
年龄早逝,梦想穷途末路。
尝遍世间风雨沧桑,
南山寿颂却沉默不语。
【疑难字词解释】
1. 残烟:消逝的烟雾(双关,既指自然现象,亦喻人生虚幻,化用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的暮年意象)。
2. 早逸:早逝或超脱("逸"字通"佚",存疑。若作"早逝"解,呼应《古诗十九首》"人生忽如寄"的生命无常感)。
3. 穷途:喻人生困境(化用阮籍《咏怀》"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的精神困境)。
4. 不语姝:沉默的美人("姝"字双关,既指女子,亦喻南山,暗合《诗经·邶风》"静女其姝"的静默意象)。
【意象与情感剖析】
1. 时间与生命的对话:
- "残烟人枯"的生命消逝与"年龄早逸"的时间错位形成对比,"风雨尝尽"的沧桑感与"寿颂南山"的永恒期许构建张力。
- "不语姝"的静默与"穷途"的喧嚣,暗含对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现代生命诠释。
2. 孤独与存在的隐喻:
- "寿颂南山"的传统吉祥语与"不语"的否定,突破传统祝寿诗的喜庆基调,展现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虚无追问。
- "残烟-风雨"的自然意象与"穷途-寿颂"的人文符号,构建诗意的存在主义困境。
3. 语言创新:
- "不语姝"突破传统"南山寿"的直白表达,以拟人化赋予地理符号以情感意志。
- "年龄早逸"的动词组合("逸"字形容词动用),将抽象时间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生命状态。
全诗通过"残烟-穷途-风雨-南山"的意象链条,在传统寿诗框架中注入现代生存焦虑,展现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哲学思辨,以及对存在意义的诗意叩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