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香书屋里的文友相逢
天光透过窗棂,在虞香书屋的木桌上铺开一层明净。书册在架上沉默着,散发出纸张和墨迹经年沉淀的安宁气味——这气味使人沉静,亦令人无端生出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敬意。我和葛先忠老师在此当值,书页的微尘在光线里浮动,仿佛被时光细细筛过,只余下些微的光影在寂静中舞蹈。
忽而门轴一声轻响,搅动了书屋中微尘的舞蹈。余世桥老师携着张计划老师推门而入。余老师素来沉稳,两鬓虽已微霜,眼神却清明如洗;张计划老师则不同,浑身上下都带着田野泥土的厚重气息,仿佛刚从阡陌间走来,衣襟上还沾着露水,指节粗大,似镌刻着无数深入民间采集故事的风霜印记。他们的名字在虞城的文脉里,早已如星辰般闪亮着。我们彼此握手,手心的温度传递着无声的敬意与欢喜。
葛老师见状,喜上眉梢:“今日难得,该好好聚聚。”于是由他做东,引我们步出书香,踏入街市喧嚷的热闹中去。甫一坐定,稍后我同一小区居住的李彦民也应邀而至,席上顿时更添几分生气。待佳肴满桌,酒杯相碰,葛老师环顾众人,眼中漾着由衷的光亮:“诸位是虞城文脉的扛鼎之人哪!”言语间如微醺暖风,轻轻拂过在座每张面孔。
话题便从虞城文学根脉的深浅处生发开来。张计划老师说到乡野采风,声音便如同被泥土浸润过:“土地深处埋着故事的种子,要俯身下去,耳朵贴近田埂才能听见。”他眼中燃烧着热忱,仿佛正看见那些深埋于泥土下的故事种子,亟待一双虔诚的手去唤醒。余世桥老师则谈散文小说,言辞如同山涧清泉,沉静中自有从容流淌的力量:“笔底波澜,终究要映照出人心底处的光与尘。”——这光与尘,大约就是人间烟火熬炼出的金砂,须臾间便沉淀于人心最深的河床之上。
酒意渐浓,话题终于无可回避地触及那庞然的暗影——AI。李彦民沉吟片刻道:“在单位里,我见过太多故事。人心里那点弯弯绕绕,那点执念的深根、悔恨的灼痛,机器哪里懂得?” 他目光灼灼,那里面映着铁窗内太多无法被算法解析的荒凉人生。葛老师闻言大笑,举杯邀饮:“照我看,它纵能写诗万行,怕也是些无血无泪的精致空壳!” 笑声震落了窗外几片闲叶,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荡起更大的回响:键盘与心脏的距离,或许比银河更难跨越。
席间热气蒸腾,恰似此时文心的翻涌。那盆鱼汤在席中央滚沸着,咕嘟作响,白汽氤氲,倒像是此刻席上翻腾的文心与忧思具象化了。葛老师面色微红,慨然道:“莫被那虚张声势的机器唬住!只要还有人为离合悲欢辗转难眠,为不公拍案而起,为一片云、一阵风心头一颤——笔下就永远有浇不灭的火种!” 他声音洪亮,字字敲在人心坎上。众人闻言,纷纷举杯相应,暖流于无声中在杯盏相碰间流淌——这是人对于自身温度与深度的古老信心,在数字洪流的拍岸惊涛里,依旧固执地燃着不熄的火焰。
席终人散,我们辞别了葛老师,复又踱回虞香书屋。暮色温柔地漫进窗棂,书册依旧默然立于架上,仿佛适才的激辩、酣畅的笑语、乃至对未来的忧思,不过是掠过它们沉睡身躯的一阵微风。我伫立片刻,指尖拂过书脊——那触感温厚而坚实。
室内寂静无声,唯有窗外市声隐隐。我独自立于书丛之中,心中却分明听见一种声音:是无数的手曾经摩挲书页,是无数心灵穿越文字在纸上留下印记的细响,是岁月在字里行间行走的跫音。这声音是活生生的,是无数人用生命体温煨热了文字,使其成为灵魂相互辨认的记号。
纵使未来汹汹,数字的浪涛终将拍打思想的堤岸;然而只要尚有灵魂为一片云悸动,为一缕风驻足,为一滴泪灼痛——人间的书写便永远携着体温的烙印前行。虞香书屋的寂静里,那书页微响的深处,是无数活过的心灵以文字刻下的碑铭:纵使天工开物,终究不及人心深处那口活泉,汩汩涌出独属人间的悲欢、洞察与永恒向往。
当人工的精确终究撞上生命体验的深不可测,我们才明白,所谓“虞香”二字,原来不仅是一室之雅——它是文心不死于机械丛林的明证,是人情温度在算法寒流中永不凋零的春天。
2025,07,14日11点48分!
编辑简介
张社强(罡强)笔名:了凡。河南省虞城县信用社职工,文学爱好者。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新时代认证诗人,高级文创师。商丘市作协会员。虞闻天下编辑部编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九届半朵中文网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