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中华魂读书表章
活动抵京驻华北宾馆感
蒙世清(云南昭通)
北辰拱极临燕阙,韶乐萦霄启凤鸣。
石室探微承禹契,金台铸器振周声。
薪传马列千秋火,刃淬干将万里征。
敢借太阿诛魍魉,要教寰海仰澄清。
这首七律《中华魂读书表章活动抵京驻华北宾馆感》由云南昭通诗人蒙世清所作,以雄浑典雅的笔触抒发了对中华文化传承与时代使命的深刻感悟。以下从意象、手法、思想三个层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构建:传统与革命的交响
北辰拱极·韶乐凤鸣
开篇以“北辰”(北极星)象征党的领导核心,“韶乐”(舜帝雅乐)喻指新时代文化复兴,将天文意象与古乐结合,暗喻政治引领与文化昌明的和谐统一。
“凤鸣”典出《诗经·卷阿》,既呼应“韶乐”的祥瑞之音,又隐喻中华魂活动如凤凰振翅,发出时代强音。
石室金台·干将太阿
“石室探微”化用汉代石渠阁藏书典,强调对典籍(禹契、周礼)的传承;“金台铸器”借燕昭王黄金台招贤故事,转喻当代人才培养。历史器物意象凸显文化厚重感。
后联“干将”“太阿”两柄名剑,将文化传承升华为精神武器,赋予“诛魍魉”(铲除邪恶)的战斗性,形成刚柔并济的意象张力。
二、艺术手法:典故与对仗的匠心
典故层叠
全诗八句含七典,如“禹契”(大禹治水契约)、“周声”(周公制礼作乐)、“马列火”(《共产党宣言》星火)等,形成历史纵深,展现从上古到现代的精神谱系。
典故用法灵活:或明引(薪传马列),或暗嵌(太阿典出《越绝书》),避免堆砌之弊。
对仗精严
中二联工对极见功力:“石室”对“金台”(地理对建筑),“薪传”对“刃淬”(文化对武力),“千秋火”对“万里征”(时间对空间),虚实相生,气势磅礴。
动词运用精准:“探微”“铸器”“淬刃”“诛魍魉”串联起“文化探索—实践锻造—斗争行动”的逻辑链。
三、思想内核: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
古今贯通的文化观
诗人将大禹治水、周公礼乐、马列主义并置,揭示中华文明“旧邦新命”的特质,呼应“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当代命题。
战斗性与理想主义
尾联“敢借太阿诛魍魉”展现斗争精神,而“寰海仰澄清”则化用《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
总评
此诗以“抵京参加读书活动”为切入点,却超越寻常纪行,将个人体验升华为对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典重而不滞,雄健而不粗,托古以言今,载道以骋怀。若论可商榷处,或在于典故密度较高,对普通读者稍显艰深,然正因如此,更见诗人腹笥之富与淬字炼句之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