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和煦——林水洲。
林水洲,一个宛如被晨露浸润过的名字,充满诗意,恰似大自然亲手绘就的一幅绝美画卷,每一笔都蕴含着天地的灵气与岁月的温柔。
在遥远的东方,仿佛真的存在着一片神秘而令人向往的森林,那里仿若一个被时光偏爱的世外桃源。踏入这片森林,高耸入云的树木宛如大自然的巨人,笔直挺拔,直冲云霄。它们的枝干粗壮而坚实,布满了岁月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在头顶上方编织出一片浩瀚的绿色穹顶,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洒下斑驳细碎的光影,如同无数颗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林间。目之所及,皆是盎然的绿意,那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从嫩绿的新芽到深沉的墨绿,层次丰富,仿佛大自然将世间所有的绿色都汇聚于此,绘就了这一片绿意盎然的奇妙世界。
穿行在林间,耳畔传来潺潺的溪水声,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清脆悦耳。沿着声音寻去,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缓缓流淌。溪水如同一条透明的丝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水底的鹅卵石圆润光滑,色彩斑斓,随着水流的晃动,它们仿佛在水中跳起了灵动的舞蹈。溪边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摇曳,宛如仙女飘动的裙带。水面上,水波荡漾,一圈圈涟漪缓缓扩散开来,将蓝天白云、岸边的树木以及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倒映其中,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天然画卷,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洲是水与陆地的私语。春潮退去时,滩涂上会冒出无数螺壳,像散落的逗号,等着潮汐来续写句子。我曾在洲上捡过一枚河蚬,壳上的年轮比祖母的皱纹还密,裂缝里嵌着半粒紫贝,像是海浪遗落的耳坠。芦苇荡里总有野鸭蛋,藏在枯黄的苇秆间,当风掠过,整个洲都在沙沙地守护这个秘密。
洲也是迁徙者的驿站。白露时节,雁群会在洲头歇脚,它们的影子掠过水面时,整个河流都会安静下来。有年冬天,我看见一只受伤的白鹭站在浅滩上,单足独立如一根被遗弃的芦苇,直到春水上涨,它才拍打着翅膀,把影子留给了渐渐苏醒的洲。从那时起,我便懂得,每个洲都是暂时的栖息地,就像我们在名字里暂住的生命。
站在江滩洲头,看浑浊的江水漫过曾经的洲滩,那些消失的芦苇荡,都化作了我血脉里的泥沙。但我知道,只要水流不止,总会有新的洲在某个拐弯处浮现,像名字里永不熄灭的灯,在浪尖上守护着每一个漂泊的魂灵。
林水洲,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宛如一首悠远的长诗,承载着一段神秘而动人的传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代表着自然之美最纯粹的展现,蕴含着生命之韵最深刻的内涵。在这片神奇的森林世界中,万物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自由生长,和谐共存。每一株小草、每一朵野花、每一只林间的小动物,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林,是坚韧的象征,是生命的庇护所。它历经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无论是狂风的呼啸,还是暴雨的倾盆;无论是暴雪的覆盖,还是烈日的炙烤,森林始终屹立不倒,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古老的树木用自己的身躯为林间的小动物们遮风挡雨,提供栖息之所;茂密的枝叶阻挡着风沙的侵袭,保持着水土的稳定。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的巨人,用自己的坚韧和力量,为生命创造出一片安宁的家园,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它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水,是灵动的精灵,是生命的源泉。它以千变万化的姿态穿梭于世间,时而奔腾咆哮,展现出磅礴的力量;时而静静流淌,散发着温婉的气质。它从高山之巅奔腾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如白练悬挂,水雾弥漫;它在山谷间蜿蜒流淌,汇聚成江河湖泊,滋养着大地的每一寸土地。它给予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让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从微小的水生生物到庞大的鱼类,都依赖着它而生存。水是希望的象征,它的流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荒芜的土地变得肥沃,让干涸的心田重新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
洲,是连接的桥梁,是梦想的起点。它宛如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神秘岛屿,连接着陆地与水域,连接着现实与梦想。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那里或许有着金色的沙滩、摇曳的椰林、清澈的湖水,是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站在洲上,眺望远方,仿佛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它给予人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敢于朝着梦想勇敢前行,跨越重重困难,去追寻心中的那片美好天地。它是希望的灯塔,在迷茫的人生海洋中,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再迷失。
林水洲,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心怀敬畏,尊重自然的规律,珍惜每一个宝贵的生命。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像森林一样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像水一样灵动智慧,灵活应对各种挑战;要像洲一样充满希望,坚定地朝着梦想前行,不畏艰难险阻。让我们在这片充满诗意与希望的林水洲的土地上,尽情地放飞梦想,张开双臂拥抱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林水洲 ,男,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 职称:研究员。原湖北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处主任,国内外公开岀版发行的科技技术期刊《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期刊主编
社会职务: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人民研学网特聘智库专家,武汉大学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地学科普实践教育中心智府团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中心研究员,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校长协会校外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庐山研学旅行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贡献:作为教育部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曾多次代表国家教育部对全国十几个省市,湖北省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国检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