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发老汉上华山
杜世华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五岳之一。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华夏”中的“华”字就源于华山,因此华山是“华夏之根”。华山是道教“第四洞天”,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曾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道教高人在华山修行,流传着“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神话传说。
华山以“雄险”著称,号称“自古华山一条路”。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都是华山绝险之处。
我一生登过的山很多,昆仑山、天山、黄山、雁荡山、泰山、嵩山、恒山、太行山、秦岭、峨眉山、青城山、川西高原的很多山,等等。还登过国外的很多山。就没有上华山。
我过去多次乘火车路过华阴,远观华山的雄奇,一直很想亲身去体验一下,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华山的险恶)。西安离华山不远,高铁半小时就到了。就下决心利用在西安的机会上华山看看。
75岁的我,这么一把年纪,肯定已经不可能手足并用地爬华山了。就决定乘缆车上下。
我当天早晨从西安乘高铁,8:30到了华山北站。出站,乘出租车到华山游客中心,在游客中心换乘景区交通车去西峰索道,索道口买了索道票,再排队很长时间登上索道吊箱,下索道已经10:00多了。从西安到下华西峰索道,开始游览,已经过去了4个来小时。
西峰索道缆车是我乘过的工程难度最大、最奇险、窗外风光最美的缆车。
资料介绍: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是迄今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W型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2013年4月投入运营。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每厢可乘8人,运行速度最高6米/秒,单向运量1500人/小时。上行时间将近20分钟。

坐在四面透明的缆车吊箱里,箱外华山扑面压来,独特的高空视觉,是徒手登山见不到的。缆车在高空中穿行,很长一段中间都没有支架。让你近距离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和直上直下垂直山体的险峻。缆车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带你穿越起伏的山峰,让你清楚地欣赏到巨大的花岗岩绝壁和石缝中顽强生长的松树。你会被沿途的景色深深震撼。
坐在缆车吊箱里,游客们都在惊叹,赞叹,这么伟大的工程是如何修建起来的。真佩服中国的基建狂魔们!
下缆车,出山洞不远。就是镇岳宫。位于中峰玉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三峰之间的山谷中。供奉镇守华岳之神西岳大帝。是华山诸峰间较大的道教宫观。镇岳宫中有井,名玉井,深30余米,水味甘醇,井上筑楼。传说当年唐玄宗之妹金仙公主于华山修道时,早起汲水洗头,不慎将一把玉簪掉入井中,第二天返回“仙姑观”到玉泉院洗手时从水中捡到了玉簪。所以民间传说此井与山下玉泉院内的玉泉相通。
出镇岳宫往上,来到岔路口。往右则上西峰莲花峰,往左则去南峰落雁峰。我决定先上西峰。西峰为一整块浑然天成的花岗岩巨石。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峰。
上西峰,先经一段华山著名险道。是一段绝壁顶上的山脊小道,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像一条蜷缩的巨龙,人称小苍龙岭。说是险道,其实现在也不险了。因为经过整修,路面宽约2米,凿有台阶,两面有铁索护栏。冬天有人扫雪。除非故意,一般人小心前行,不会有问题。小苍龙岭山脊小道是华山标志性的景点。从远处或高空观看,绝壁顶上的小道,的确惊险。
上得小苍龙岭,就来到了莲花峰。莲花峰是华山最有故事的山峰。这里有莲花洞、翠云宫、斧劈石、舍身崖、智取华山司令部、宝莲灯故事等等。峰上崖壁题刻遍布,正草隶篆,琳琅满目。
翠云宫前有一块巨石,高约10米。像是莲花上覆盖了一片巨大的荷叶。明嘉庆元年至六年陕西西安府郃阳县出家的道士,用六年时间在巨石上开凿了一孔崖洞。洞深广约二十平方米,洞内原塑有三十六天尊神像。可惜洞门上锁,进不去。洞外石壁题刻很多,有“莲花世界”“屏镇西天”“翠峰射日”“太乙莲台”等,楷隶草篆,姿态万千,堪称露天书法展览。
翠云宫前侧楼,是解放军智取华山司令部旧址,现在是一家小卖部。1949年,胡宗南率部南逃,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直属队逃上了华山,企图凭借华山天险负隅顽抗。解放军决定智取华山。6月13日清晨,大荔军分区参谋刘吉尧率领侦察8人,从两岔口侦察上山路线回来。在樵夫王银生的引导下,趁夜色摸上华山北峰,突袭守敌。侦察队员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合力攻上西峰,全歼守山之敌。

翠云宫又称西峰大殿。主神斗姥供奉在翠云宫的后殿。斗姥在道教中被尊为众星之母,掌管着人间的生死罪福。她有九个儿子,大儿子就是玉皇大帝。翠云宫前殿是三圣母殿,供奉三圣母像,香火很盛。传说扬州秀才刘彦昌赴长安赶考,路过华山,遇见了仙女三圣母,两人结为良缘,生下儿子沉香。三圣母之兄二郎神杨戬认为妹妹坏了天条,率天兵天将,赶走刘彦昌,并把三圣母压在莲花峰下。后来,有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翠云宫后左侧有一天然巨石,状似被劈为两半。相传是沉香劈山救母之遗迹,名曰“斧劈石”。石旁置铁斧一把,上铸“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予沉香,劈山救母”。
过翠云宫往上,来到“杨公塔”。杨公塔是杨虎城将军1931年秋陪母亲登华山,为纪念此行所建。塔系六角,上有“壁立千仞”“造化钟神秀”“一览众山小”等题刻。“杨公塔”旁有一奇石,形态颇似一只龟。龟头伸出悬崖,身下就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眼前是起伏的群山和连绵的云海。被称为“神龟探海”。
“神龟探海”这里有一家商业摄影点。几个人拿着相机给游客拍照。让游客坐在神龟背上,指点江山。坐在上面,感觉实在有点悬,背后群山起伏,足下万丈深渊。一旦失足,后果不堪设想。因为系有安全绳,愿意拍照的人还很多。我犹豫了一阵,觉得来一次不容易,一生中在这里留一张影也有意思。龟在中国是生命长寿、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代名词。想一想,就麻起胆子,上去让摄影师用我的相机给我拍了几张。当然照样收费!哈哈哈哈!
继续往上走,来到了视野开阔的西峰之巅。眼前群山环抱,高下参差,跌宕起伏,蔚为壮观。此时阳光明媚,白云蓝天,心旷神怡,跃跃欲仙。我不断拍摄,也不免入乡随俗,在2086.6米的莲花峰石碑前,在“天下壮观”题刻处,背负群山依着挂满红色许愿带的栏杆拍照留念。
一个小时游完西峰。又向南峰进发。南峰落雁峰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海拔2154.9米,比西峰高70米。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南峰由一峰三顶组成,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
这段山道对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现在的我,爬上去,中途要歇歇足,仍然气喘吁吁。岁月不饶人呀!
向上爬了一段,回望西峰。西峰之险峻壮观,真是惊艳!整块花岗岩石构成的西峰上,光滑路面的小苍龙岭,山道上游人如织犹如一条巨龙正昂首腾飞。崖顶上的翠云宫,恰似空中楼阁,云里仙宫。

歇歇足,来到了一处观景台。观景台在狭窄的两崖之间。崖壁古松苍翠,盘龙飞虬。观景台前望,苍山如海,群峰奔涌,山势奇特,世所罕见。眼前景色实在让人留恋。转身前行,只见崖壁大书“孝子峰”三个大字。原来这就是“孝子峰”。
“孝子峰”的得名与宝莲灯的神话故事有关:三圣母儿子沉香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西峰巨石下,拿着斧子来救母亲,但不知道母亲被压在哪里,于是他在孝子峰上哭喊母亲。山神被沉香的孝心感动,指点迷津,最终沉香劈开山石,母子团圆。因此,后人将此峰命名为“孝子峰”。
从孝子峰往落雁峰,一路向上,风光绝佳。到了落雁峰顶,这里可以远望西峰、中峰、东峰。烈日当头,晴空万里。松涛奔涌,天风吹拂。眼前处处苍松鹤立,龙脉狮山层叠,奇峰怪石扑面,令人应接不暇。我身处天然山水画图中,如临天界,真正领略到华山高峻雄伟的磅礴气势。难怪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
站在峰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我想起了宋朝名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咏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与杜甫站在泰山顶上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异曲同工。寇准真是天才啊!
落雁峰顶有一标高石碑,上书:华山(南峰),高程2154.90米。排队留影的人很多,本想不照了。回首一想,一生也就这一次,还是拍一张吧!
南峰标高石碑旁,有一小水池,面积大概两三平方米,深不到一米。站在池畔,仰望青天若在咫尺,得名“仰天池”。水池终年不枯,传说是太上老君炼丹取水的池子。
游览了“孝子峰”“落雁峰”,“松桧峰”还是得去看看。一路往下,来到了“金天宫”。 金天宫在“松桧峰”上,是南峰的主要宫观,供奉华山的主管神“白帝”。白帝是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名挚,号金天氏。唐玄宗封他为"金天王",所以这里叫“金天宫”。金天宫是华山主峰上祭祀华山神的主庙,“文革”中毁于大火,现在的金天宫是重建的,比较新。宫宇金碧辉煌,神像庄严肃穆。宫观楼阁,依山而建,层叠而上,宏伟壮观。金天宫环境优美,乔松巨桧,环抱掩映,碧翠葱茏,遮天蔽日。
“松桧峰”还有很多景点,最著名的是华山险道“长空栈道”。我看过“长空栈道”照片,的确非常危险,走一走“长空栈道”是需要胆量的!我本想不去走,只亲自去看看。一看时间,怕误了回程火车,只得作罢!打道回府吧!好在我用三个小时游览的西峰与南峰是华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这一生的愿望实现了,也不遗憾了。
下山还好,原路返回,一路畅通。索道也没有排队。很高兴,华山的行程圆满完成了!
2024.9
作者简介

杜世华,四川绵竹人,生于1949.6,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德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多届任德阳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涂国模
本期执编:钟若菱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