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是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是一生值得回忆的地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虽不富裕,也不完美,但是在我们心中却是一道道无法替代的最美风景,也是我们心中最柔软温暖的地方。
生活中当人们有人说起青海二字,余音如磁铁般吸引着人的注意力,因当兵与青海结缘,自然而然的青海在心目中就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与它就有了割舍不断的情丝,亲近感也倍增了许多,不管谁提说到青海,总象都与自己也有关一样,很想听到关于它的故事与传奇,更热切的关注着它的发展与建设。不知为什么青海让人这么的牵心与掛念?
这恐怕是一种情怀吧,生活中总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心中所念心里所思,一段军旅的生缘是一生的向往,青春的年华是一段刻骨的记忆。天峻二郎洞对旁人来说即饶口又生劈,但对我们来说如数家珍,二郎洞与我们结缘,我们也因二郎洞而有名。

下图:老兵重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重返青藏线青海战友聚会的消息在群里早已知晓,但开始没有要去的意念。直到群中发了在青海聚会名单后,在名单中看到了好多熟知的名字,心中的小兔才开始了欢跳,想见战友一面的心情日益迫切心潮涌动,不去心里总是慌慌不安。
直到临近聚会日,在几位战友的电话催促之下,才下定了决心去趟青海,与战友相聚见上一面,了却心中相思之苦。于是电话联系了战友王关印、陈虎周,咨询了邵重礼。
与老班长陶玉和通了电话询问了相关事谊,即刻购买了高铁票,相约一同前往第二故乡,与战友见上一面拉拉家常叙叙友情,看看五十年前所修的铁路与驻扎的营房,还有营房边草原上的藏民帐篷。
再看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还有草原上奔跑的牛羊,听听西北风的呼唤,尝尝正宗的手抓羊肉,满足一下味蕾的需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聚会。青海湖,日月山、二郎洞,平顶山、茶卡、乌兰等等一幕又一幕的草原景象又飘浮在了眼前。
记得那时候每到礼拜天,与当地青海战友给猂獭下套,在铁路的边坡上用扎丝给小鸟做圈套……听一听草原上藏民们雄伟高亢、穿透天籁的歌音……二郎洞!八连大桥!我来啦!我来看你五十年后的模样。
五十年了你还好吗?任凭风霜雨雪你依然雄壮伟岸,青海湖!你依旧碧波万里旌旗飘扬,天更蓝草更绿,牛羊成群油菜花香。草原上,五色的经幡飘扬,彩色哈达飞舞,原野上正上演着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来啦!

下图左起:王关印、袁武学、姜晋南、李义所

曹建成
战友赴青海,情深意流长。
不忘二郎洞,难忘土坯房。
冰天又雪地,高原筑路忙。
青春满腔血,化为天路长。
今日同相聚,共忆旧时光。
酒杯高举起,战友泪滿眶。
此生当过兵,足矣久远长。
下图:塔尔寺

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一个过程,为着生活,忙忙碌碌,来时赤手空拳,去时两手空空,任何事,任何物,任何人都将成为过去。
喜欢这田野里的风,草原上的山,看羊群在原野里撒欢儿的跑,原来如此美好,关掉人群的音量,只留风声作旁白,慢慢品,细细藏…...
喜欢这脚下松软的草地,城市的风裹着焦虑,而这里连泥土的芬芳都带着安抚,到这里原来有着真正的归属感,心却藏在了能扎根的地方。
故乡,是心底最柔软的角,无论漂泊多远,那一缕缕炊烟、一条条小巷,都像丝线般,缠绕在我的心头,牵扯出无尽的思念。
一路走来,岁月带走了纯真,时光苍老了容颜,阅历成熟了心智,沉淀下来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五十年前,我们青春正好,风华正茂;五十年后,岁月染霜友情依然。
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聚会,让回忆重新鲜活,战友情,一辈子的情!五十年后的我们情谊最珍贵!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美篇)
作者简介:李义所,周至县人。周至铁道兵协会秘书长。文学爱好。有大量文字美篇在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