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郭应昭老师捧着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怀着一腔浓烈的拥军之情,回顾了当年“清江部队”解放淮阴城的英雄壮举和前往“清江部队”慰问的场景,让我们十分感动与感慨。“清江部队”没有忘记清江城,淮安人民更不能忘了“清江部队”!在此,我们向“清江部队”致敬!向郭应昭老师致敬!
装在我心中的清江部队
郭应昭
20世纪,中国军民同仇敌忾,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不屈不挠地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14年,付出了伤亡3500万(死亡2300万)的惨痛代价,终于1945年赢得了近代抗击外侮、民族独立的根本性胜利。地处淮河、运河交汇处的清江浦城(淮阴城)经历日伪近7年的蹂躏,也于1945年9月6日迎来了第一次解放。为解放清江浦城,新四军三师十旅和三师特务团及新四军地方部队共有1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战期间,新四军打惯了游击战和运动战,而解放清江浦城的战斗是新四军首次攻坚战。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不久,驻清江浦城的日军南波大队撤往连云港,留下余孽伪军二十八师等依仗着城高池(护城河)深和鹿砦、铁丝网、炮楼、碉堡,防守严密,以为“固若金汤”。新四军则采取真真假假的战术迷惑、麻痹、疲劳敌人。9月6日下午1点半时分,由于攻打南门的新四军运送炸药的小车被暴露,敌人疯狂地叫喊,疯狂地向新四军射击……原本下午二点给敌出其不意的总攻只好提前。三发信号弹打上天后,顿时四周攻城的枪炮声如暴风骤雨般压向城内守敌,新四军指战员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攻打南门(迎薰门)的师特务团三营长宋传海、七连尖刀班班长徐佳标等指战员先后倒在血泊中,战斗场面甚为惨烈悲壮……主攻的二十八团将一口装满炸药的棺材通过秘密开挖的一条55米长的地道送到东城墙脚下,在总攻开始后5分钟,起爆了炸药,东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大豁口,东城墙上炮楼的敌人在爆炸声中全部报销,二十八团迅速从豁口突进城内……在淮海地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一个半小时,南门、北门(拱宸门)、西门(登稼门)均被攻城部队先后突破。这场战斗共歼灭清江浦城内守敌8600多人。人民扬眉吐气,欢呼胜利,红旗飘扬在清江浦城上空。
三师十旅二十八团首破清江浦城东门(安澜门),四连连长张昌义带领战友第一个冲进伪军二十八师师部,眼疾手快地击毙了妄图负隅顽抗的伪军二十八师师长潘干臣。战后,二十八团被三师师部授予“清江部队”的光荣称号,张昌义被三师师部授予“孤胆英雄”称号,生命定格在19岁的徐佳标被授予“淮阴战斗英雄”称号……
岁月荏苒,物换星移。 新四军解放清江浦城的英雄壮举早已在清江浦人民心中树起了永不磨灭的丰碑。清江浦城解放已80周年,80年啊,清江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进淮安市主城区的清江浦区,浓浓的现代化气息拌和幽幽的人文历史气息定会扑面而来:街衢宽畅,道树成萌,高楼林立,商铺栉比,有轨交通,轿车川流;里河蜿蜒,碧波粼粼,清江大闸,雄踞其上,游舫荡漾,识读漕运;文庙慈云,青砖黛瓦,涉古及今,县学都天,南洋小馆,安东韩餐;新老浦楼,东西呼应,河道清晏,常盈丰济;淮盐特委,苏皖边府;花街依然,起点北上……
过着安居乐业、富庶惬意、如画似梦的幸福生活,人们定然不会忘记那些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甘洒热血的英雄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又一次想到新四军三师十旅,想到了以“清江部队”命名的二十八团这支在涟水县陈老庄组建的部队,想到其首任团长钟伟。这支部队在国内北征南战,驰骋疆场,一往无前,在国外抗美援朝,首战告捷,所向披靡,始终保持英勇顽强的革命传统和“攻必克,战必胜”的战斗作风,是淮安人民的骄傲。我的思绪不由得移动到临退休前的2010年的8月10日和9月15日,我两次赴清江部队,与清江部队零距离了五日,当年的清江部队驻扎在辽宁省海城。第一次是为淮安市国防园搜集布展资料,第二次是与淮安市清河区拥军协会的民企老板一起带着2000块浦楼牌月饼和高沟捆蹄、涟水鸡糕等一起去慰问部队官兵,实现了在任区双拥办主任时没有完成的夙愿。每每想起海城之行,心中总免不了一阵激动,在清江部队的一幕幕总是清晰、亲切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两次去清江部队都是开车乘烟台到大连的海轮,到岸后,上高速直奔海城。每次都是部队的王金磊同志在高速出口迎接我们,我们很是感动。进了海城还要开了20分钟才到达部队营区。
一到营区,清江部队的干部和战士见到我们都高兴地说“老家来人了!”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我们犹如回到自己的家,见到家乡亲人,没有一点违和感。他们穿的T恤、使用的餐具都醒目地印着“清江部队”的字,招待我们的酒名叫“清江醇”,团史馆门口用地砖拼成“清江”两个大大的字,从浓浓的“清江”元素和氛围中看出这支部队不忘清江(浦),一直是以“清江”为荣耀和激励,继承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创建了现在高标准的现代化部队——步兵装甲团。清江部队曾受到总参、总政等部门的表彰,是原沈阳军区对外开放参观的基层部队。
在部队的安排下,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井井有条。我们住在营区内的招待所,与清江部队的团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团史馆,部队同志还带我们去师部(原新四军十旅)参观了师史馆,看望了野训的官兵,我们身着迷彩服登上步战车过了一把当兵的瘾,品尝了野训部队特色的连队餐,感受到部队官兵的热情、豪爽,以及对清江、涟水深深的情。他们的团歌是这样唱的:“我们是英雄的清江团,井冈的火种涟水的波涛,跟着共产党南征北战,不怕流血牺牲打江山。战火中所向披靡敌胆寒,硝烟中前赴后继斗志坚……”80年前,这支以淮涟子弟为主的部队在解放“两淮”后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告别亲人,告别家乡,为解放全中国踏上了进军东北的征途。这首激越豪迈的军歌唱出了清江部队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唱出了清江部队巍然屹立的军魂,也唱出了淮安人民的骄傲。
在8月10日的晚餐桌上,我见到了伙房的两名20多岁的士官。这两名年轻人礼貌地将他们精心做的菜肴一一端上席。我问他们会做淮扬菜吗?他们腼腆地说:“不会。”我问:“想学吗?”他们说:“想!”我于是向团长建议顺便带他们去淮安学习淮扬菜,团长很高兴地说:“好啊!清江部队应该会做几样家乡的菜。”我即向市双拥办主任何桂华请示,他一点没犹豫,爽快地答应了,并马上与有关饭店联系好培训事宜。带到淮安学习厨艺的两名士官在9月16日的餐桌上展示了他们做平桥豆腐的手艺,我和区拥军协会会长姚军等品尝后都竖起了大拇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去清江部队已过15年了,那时的官兵还有多少人在那里呢?但我相信清江部队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屹然挺立的军魂肯定会代代相传。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80年前清江部队攻克清江浦城东门的硝烟,15年前零距离清江部队绿树掩映的营区,巍然矗立的办公大楼,整洁明亮的官兵宿舍,军魂铮铮的团史馆,英姿勃发的年轻官兵,起伏颠簸的步兵战车……都装在了我的心中,我不会忘记!
20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