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清晨,某供电企业员工遭遇的一桩意外,引发了关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与员工权益保障的讨论。当日6时40分许,该企业多名员工将电动车充电器接入单位充电桩后正常上班,不到8时便发现充电桩出现电路故障,导致至少5台员工个人充电器被烧毁,插头处普遍留有焦痕。
“我们每天保障市民用电安全,自己的通勤设备却因单位设施故障受损。”受损员工王先生表示,事发后企业相关部门未及时出面说明情况,更未提及赔偿方案,这让不少依赖电动车通勤的员工感到不满。据了解,该企业多数员工居住在距单位3公里以上区域,电动车是高温天气下的主要通勤工具,当前日间最高气温已连续15天超过35℃,路面温度峰值达40℃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充电桩为企业2020年统一安装的便民设施,距今已运行不到2年。多位员工反映,近半年来充电桩频繁出现接触不良、充电中断等问题,曾多次向行政部门反映设备老化情况,但未得到实质性检修。此次故障发生后,技术人员初步判断可能与线路老化及夏季用电负荷激增有关,但具体原因尚未发布正式通报。
除设备损失外,高温补贴发放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该企业一线巡检、抢修人员普遍存在户外作业情况,但据员工透露,今年6月以来的高温津贴至今未足额发放,相关咨询均被以“流程审批中”为由搁置。
针对此次事件,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因用人单位设施设备故障造成劳动者个人财物损失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高温津贴属于法定劳动报酬,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目前,已有员工就相关问题向企业工会提交书面诉求,要求三日内明确故障原因、赔偿方案及高温津贴发放时间表。
“保障员工权益与保障电网安全同样重要。”劳动法专家指出,作为公共服务企业,更应在内部管理中践行责任担当,及时回应员工合理诉求,才能构建更稳固的安全生产基础。截至发稿,涉事企业尚未就相关问题作出公开回应。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