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选作品
大梅沙
李朝俊
大梅沙在大鹏湾,在中国深圳。
我走在银白柔软沙滩上,走在礁石彩色栈道上,呼呼的南海之风,从椰林从红树林从桅杆林,将穿着五颜六色的游人,吹得笑声阵阵前仰后合。
快乐的人群来自五湖四海。听这儿的南腔北调,闻这儿的各种语言,若冲滩浪花一番番入耳。
有人沙滩荡秋千,有人海上驾艇浪上行,有人水中搏击在畅游,也有人沙滩望海暂坐静思。更多的人,在景观台上在步行道上在栈道上下台阶行走。还有人在贝壳状地铁口出入,仿佛人如海洋世界的生物,在这儿自由自在生活。
地铁站就在岸边绿地小坡上,我目测涨潮时离海水最近距离不到百米。上下地铁中,特意观察墙壁、地面和轨道间,没有发现一丝水珠。我担心的某些大城市地铁漏水到处拆墙垒沙袋现象,这里根本就不存在。由此让我感慨感动,心说实地来深圳走走,过去特区建设速度让人刮目相看催人奋进,今天特区科技力量令人神闲气定由衷佩服。
初来乍到,满眼风景。
人在这里三面青山环抱,中间开阔平缓独立临海,1800米的沙滩天然在青山碧海间。但见远海对岸山峦叠翠,是幅悬挂海天间的水墨画。
我决定去走临海栈道。
面对大海,左右皆山,两个方向都有栈道。右手山林暗淡,山体似海水,同长天一色。左手山林金光,山海分明,太阳高悬。走金光大道,从三角梅旁,过绿地草坪边,沿沙石压磨蜿蜒之途,我无意间走到浓绿椰林梢上,走到高架观景桥台上,看到一湾蔚蓝色海水,看到一港白色运动船帆,看到一处街镇烟火人间,还有一座高高的愿望塔,还有一条长长的柏油路,还有海滩上那七个展翅欲飞巨人彩塑像……
那山海间的栈道如何上去?距离也就两三千米之遥。我在观景桥台上,左转右行,前望后看,时间渐失,天将暮色,问过多人,皆言不知路在何方?还有人乐呵呵笑言,也想去那栈道走走,就是不得其口在哪。闻言我猛地一震,顿悟答问者亦系游人,顿悟无路径景在眼前不得入其境,看似离目标抬脚即到岂知途中还有深水相阻,一时半会儿还真的登不上那心仪之道。
面对有景看不得的难题,解决问题方法是从哪来往哪去。左边栈道走不通,何不去右边栈道。
牵手妻子一路西行,看见椰林外的弯道,遇见海上观日出的平台,走向“天长地久”情侣石……再往前走,山海一体悬崖惊涛,只见临海靠崖栈道,高高低低依海湾就山势,延伸到海的深处山的尽头 。
山风呼啸绿林,海浪卷上礁岩。游人三五成群,或面海凭栏远眺,或抢拍晚霞中风光,或沿栈道登山上去。妻用视频录海流冲击礁石浪潮,实时发给远方的亲人共享。那小山般潮流遇到挺立的礁石,黑潮排天倒海上岸,瞬间白雪腾空而起,“轰隆”炸响在游人耳际。随风飘散的声音里, 雨点滴落脸上或外露的皮肤上。有人以为天空落雨,穿上透明的红雨披。不一会儿,白雨披、绿雨披、紫雨披,纷纷在栈道上无声游动,卷起色彩斑斓的彩色潮头。
我凭栏望海听涛,时而“轰隆隆”,时而“哗啦啦”,时而海鸟飞过……打眼望鸟去,偶见圆圆礁石丛间,有块十数米孤身巨石,状若黄色大鱼横卧。我下了几个台阶,离礁石海水又近了些。这黄色之石,一边尖头一边开尾,海浪撞上雪白如银,大潮打旋水流缓缓离去,海水将石荡出幻影,似乎欲翘嘴鼓鳃游动,只是一个个黑礁石,托着它长长的脊背,一时半会儿卷不动自由身来。
看我好奇盯着众礁石,有人上前搭话,“这里有海鱼触礁上滩?”
我说出石鱼之事。这哥们来了兴趣,也在石栏前驻足观察。
“这‘孤石鱼’咋上到礁上的呢?”
他这一说,我向周边看看。此处栈桥外的山,是个树林茂密的缓坡,没有山岩坠落的迹象。
“这‘孤石鱼’咋上到礁上的呢?”
他像自语又像问我,两人四目对望聚“礁”出兴趣。
我们彼此望石沉思。潮水如旧激越鸣响,游人鱼贯从旁边走过。没人知道俩陌生人,会对一块岩石共生话题。
“巨浪大潮从海底卷上来的吗?”
“天文大潮力量无穷翻石如沙!”
翻石如沙!亿万年的海底石,在时间的浪潮中,石撞石水击石,石浮石沉石变……海岸上的峻岭,海水下的礁岩,海湾中的礁石,海滩上的细粒白沙,都是石的同种同源。在时间的天地里,有时是顶天立地的山峰,有时是沉默无语海底之物,有时是翻江倒海潮头上的风景!或高或低,或有名或无名,不是礁岩沙石个体之功,是天文潮流的伟力,是时代潮头的使然。
大梅沙多少年多少代,沉默无闻在人间,沉默在南方边境渔村。或许过去这有大片梅林,或许这是语言巧妙借用,或许“大梅沙”自古叫到今,也或许大梅沙是大美沙!是人民共和国的时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潮,是深圳特区的大发展,大梅沙这块海底“石鱼”,在时代的大潮中卷上浪头,出落为天南地北游人的风景。
人在社会的天地里,也如大梅沙的礁岩沙石。有的人学富五车默默无闻,有的人不辨菽麦呼风唤雨,有的人前躬后倨世人唾弃,有的人心在百姓砥砺奋进……我想无论是哪种人,只要到大梅沙走走,只要看到这块石鱼,只要明白沙石同源,只要学会反躬自省,那这人就走到时代的潮头风景上,或许就会准确把握自我,融合在无垠的沙滩上,筑建在时代的高楼大厦中,成为大时代丰碑的一分子。
我在栈道上行走,暮色苍茫看海湾。刚刚走过的愿望塔,此刻在海岸的弓背上,辉煌灯火闪耀塔翅,将大海照耀得流光溢彩;眼前栈道夜灯开放,如金龙绕海盘山向远天,寓意深圳特区鹏程万里。
妻和我携手,从礁石栈道,走回椰林沙滩。无数的游人,银白的沙滩,一线潮卷起雪浪花。人们在这里与潮头赛跑嬉戏,在这里与海静夜对视,在这里举家欢乐玩耍……
夜色里的大梅沙,无数的小浪在远处悄悄聚集,势如猛虎下山冲向沙滩。潮来“轰隆隆”,潮去“哗啦啦”,听天音在仙境。潮卷浪,浪推沙,沙黄沙白冲岸;两浪滚,滚若山,山崩山落雪飞。
合股浪,声如鼓,敲响在海风里。
回头涌,音同笛,吹奏在浪花上。
鼓响笛鸣,交响乐章。
海上的潮,天空的云,迎面的风,观景的人,天地万物,浑然天成,妙不可言。我擦擦上脸的水珠,潮头滩上,水上救护员坐在瞭望铁架上,背后是醒目的桔色救生圈。还有保安员、保洁员、售货员,在游人间无言的工作……
成人怀抱粗的椰子树,一片片长在白沙滩上。也有在海岸边生长的红树,也有移植的朴树,也有三角梅,也有长须的榕树。
在一株榕树旁休息,我听到树叶在风中的声音,瞬间一个美妙旋律响在耳际,那是经典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歌声从情感深处怦然飞出:
大海边哎 沙滩上
风吹榕树沙沙响
渔家姑娘在海边哎
织呀织鱼网织呀么织鱼网
哎……
渔家姑娘,还有游人,还有救生员、保安员、保洁员、餐饮员、售货员,他们是海滩沙子?他们是伟岸山岩?他们是潮头上风景?我想在咱们共和国里,“他们”都是“我们”,都是共和国大厦中不可或缺的那粒沙石,也都是承前人启后者的时代先锋。
时代先锋书写人类大美,大美都是立地无言的,大美都是古朴自然的,大美都是天炼地成的。是的,大梅沙美,特区深圳美,新时代的中国美,这大美是我们中国人接续奋斗创新出的美,这美是中华民族向着未来沸腾奔去奋斗之美。
走在愿望塔下,瞧见一句时代话语,此语过去早已耳熟能详,今日感觉个中有深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爱好诗词的妻子陪我凝视良久,随之脱口诵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简介:
李朝俊,海军中校军衔,河南桐柏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老舍文学院学员,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特聘作家。
代表作有《红楼的回响》《桐柏城里寻桐柏》《过陕州》《荡舟白洋淀》《雪域桃花源》《插麦田秧》《大美北京湾》《春上盘古山》等,散文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自然资源报》《海军文艺》《河南文学》等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