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影子的选择
风把落叶吹向低洼,而目光总追着鹰掠过山脊。
弱者的叹息是檐角凝结的露,天亮就蒸发;强者的脚印里,正生长出供人攀爬的藤蔓。
我们蹲下来,替受伤的蝴蝶合上翅膀,转身却朝着雷霆滚动的方向,加快了脚步。
其二:潮汐的逻辑
浅滩上,搁浅的鱼翕动鳃盖,我们递去一碗水,却在涨潮时奔向巨轮——
不是遗忘那尾鱼的挣扎,是巨轮劈开浪涛的声音里,藏着所有人的岸。
同情是掌心的温度,短暂且珍贵;追随是脚下的船,载着未说出口的、对生存的虔诚。
其三:灯火与星光
寒夜里,为街角瑟缩的人披上外套,转身却仰望摩天楼的霓虹。
不是外套不够温暖,是霓虹勾勒出的轮廓里,有更多人渴望的屋檐。
弱者是需要呵护的烛火,而强者是悬在头顶的星群,我们捧着烛火赶路,最终是为了走进星光里。
其四:河流的走向
鹅卵石在浅滩打滑,我们弯腰扶起,却顺流而下,追向奔腾的激流。
不是不疼惜石头的磕碰,是激流冲刷出的河道,能灌溉更远的田。
同情是伸手的瞬间,追随是踏浪的长久——我们都在借强者的力,渡自己和更多人的河。
其五:藤蔓与乔木
为倒伏的芦苇扶正腰杆,却让藤蔓沿着橡树攀爬。
不是芦苇不配挺立,是橡树的高度里,藏着藤蔓也能触到的阳光。
我们给弱者以支撑,却向强者借肩膀,因为同情是守住底线,追随是拓宽上限。
其六:尘埃与山
弯腰扫去蛛网,目光却越过屋顶,落在远处的峰峦。
不是蛛网不该被清理,是山峦的剪影里,有我们未走完的路。
弱者是眼前的褶皱,需要抚平;强者是远方的坐标,需要抵达——我们在褶皱里种下善意,在坐标里寻找方向。
其七:星火与篝火
为风中颤抖的烛芯挡风,却围向熊熊燃烧的篝火。
不是烛火不够明亮,是篝火能照亮更多人的脸。
同情是护住微光的手,追随是靠近温暖的脚步,我们既怕弱小熄灭,也怕自己停在寒冷里。
其八:回声与惊雷
接住哭泣的人掉下的泪,却在雷声响起时,侧耳倾听。
不是泪水不够沉重,是惊雷里藏着改变的信号。
我们把同情酿成慰藉,却让追随成为翅膀——毕竟,能带着更多人走出泥泞的,从来不是叹息,是脚步。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