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与深情在赋中芬芳
——读宋俊忠《平阴玫瑰赋》有感
魏佑湖
齐鲁大地的褶皱间,平阴像一块被岁月反复摩挲的暖玉。岱宗的灵脉顺着山势漫下来,狼溪的流水绕着城郭打了个温柔的结,便将这方水土的灵秀悄悄收揽。登高远望时,仿佛能看见周礼的风仍在田畴间流转,汉唐的月光还栖在城头的垛口,而最动人心魄的,是那从鸿蒙深处便扎下根的玫瑰;它们从不是寻常花草,而是这片土地写了千年的诗行,字里行间都浸透着齐鲁的骨与韵。
初读宋俊忠先生的《平阴玫瑰赋》,便有了如此的感受,被宋先生字间奔涌的灵气与厚重的底蕴攫住心神。它是赋吗?是,也不是!它是宋先生精神的写照,是宋先生深入骨髓对济南这方热土的热爱。这篇赋作宛如一支穿越时空的香烛,既点燃了平阴玫瑰的自然之美,更照亮了其背后沉潜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让一朵花的故事,成为一座城的注脚,一方水土的灵魂写照。
宋先生的赋,首先为平阴玫瑰铺就了一张纵横古今的文化地图。开篇 "峙齐鲁金枢,枕岱宗灵脉",寥寥数字便将平阴嵌入齐鲁文化的坐标系,从 "周礼之泽" 到 "汉唐之痕",从 "鸾台栖霞" 到 "狼溪衔珠",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交织如锦,让玫瑰的生长之地自带 "钟灵毓秀" 的先天气质。这般铺陈绝非单纯的景物罗列,而是将玫瑰视作地域文明的 "活化石"。它的根系不仅深扎于平阴的土壤,更盘桓在齐鲁大地的文脉肌理之中,是济南这座城市向世人展示美的画卷。
作者对玫瑰起源的追溯尤见匠心:从 "瑶池遗种" 的神话浪漫,到 "高僧培壅" 的人文温度,既赋予玫瑰神性的光晕,又凸显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这种 的叙事,暗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 的哲思,也让平阴玫瑰的历史,化作一部人与自然相互成就的史诗,在时光里静静流淌。读至此处,方知一朵玫瑰的绽放,从来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大地与岁月共同写就的篇章。若说地域背景是玫瑰的 "血肉",宋先生笔下的玫瑰,更有着令人动容的 "风骨"。他写玫瑰的形态,"重瓣叠绡,若天工琢璧"" 朱颜夺赤城之霞 ",既有工笔细描的精致,又有泼墨写意的磅礴;而更动人的,是对其内在品格的礼赞,“棘刺森然,岂效夭桃谄媚?铅华洗净,宁同凡卉争春?"短短数句,便将玫瑰与趋炎附势的"夭桃"、随波逐流的"凡卉" 泾渭分明,赋予其不媚俗、不盲从的独立人格。
更妙的是作者让玫瑰的生长轨迹与精神成长相互映照:"历劫火而愈艳,经寒霜而弥坚"。从"砾石纵横"的贫瘠之地到"丹霞覆野"的繁盛之景,玫瑰的"艳"与"坚",恰是平阴人坚韧不拔、向阳而生的精神象征。当读到"春去秋来,玫瑰反倒愈发明艳。经野火淬炼,花瓣红得似燃霞;受寒霜洗礼,花枝挺得如立骨",忽然懂得,这哪里是在写花?分明是在写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姿态。赋的魅力,在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先生的《平阴玫瑰赋》,不仅写尽玫瑰的形与神,更以深情为线,串联起古今的文化共鸣。他写玫瑰 "化相思之牍,长为连理之盟",让一朵花承载起中国人对爱情的美好期许;写其 "入馔则琼浆凝髓,入药则金液回春",展现玫瑰与烟火生活的紧密相连;写"墨客掷椽笔,裁云镂月;骚人倾锦囊,刻羽引商",则将玫瑰置于更辽阔的文化史中,成为文人墨客抒情言志的载体。
最动人的是玫瑰与人间烟火的相融:入馔时,能酿出琼浆般的玉液,一口饮下,仿佛吞尽了花的精髓;入药时,可化作回春的金汤,一剂入喉,恰似汲取了花的灵气。从明代的贡酒到如今的花田,玫瑰始终以最温柔的姿态,融入平阴人的生活肌理。似乎让我们看到平阴的玫瑰开得如此热烈,它们立在田埂上,站在古道旁,把根扎进历史的褶皱,把花绽在时光里。这花早已超越了植物的属性,成为平阴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纽带。春去秋来,玫瑰反倒愈发明艳。经野火淬炼,花瓣红得似燃霞;受寒霜洗礼,花枝挺得如立骨。方知何为天工巧夺:重瓣叠如上好鲛绡,一朵朵相拥成铺开的锦缎;金黄的蕊上凝着露,似含碎琼,朱红花瓣比赤城山的晚霞更烈。风起时,整株花都活了过来,袅袅娜娜如洛水宓妃凌波,盈盈款款似姑射仙子回雪。半开的花苞,娇羞若西子捧心;盛放的朵颐,艳得胜似太真出浴,带着股惊心动魄的美。清晨沾露更显娇媚,傍晚沐霞又添金辉,那氤氲香气仿佛贯通斗牛之墟,馥郁了整个大千世界。它的性子最是难得。枝上棘刺森然,却从不像夭桃般谄媚;洗尽铅华,偏不肯与凡卉争春。虽生在蓬蒿之间,志向却在霄汉之上。守着精诚拒斥奸佞,秉着贞洁傲对寒霜。更化作相思的信笺,长为连理的盟约,一瓣藏着海誓,千蕊纳着山盟,风月满怀时,古今情怀竟在此刻相融。
掩卷沉思,方知宋俊忠先生的赋作,绝非简单的"咏物",而是以泉城文脉为根,以自然风物为媒,为济南的文化记忆写下的生动注脚。他笔下的玫瑰,是平阴的玫瑰,是齐鲁的玫瑰,更是中国人心中那朵兼具柔美与坚韧、清雅与炽烈的文化之花。
宋先生的赋作之所以动人,正因他不仅写活了玫瑰的形,更写透了玫瑰的魂。那"惠泽绵延,共婵娟而永继;芳魂浩荡,偕日月以同光"的结尾,既是对玫瑰的礼赞,更是对地域文化生命力的深情告白。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这样的作品恰如玫瑰的芬芳,唤醒着我们对故土的眷恋与文化的自信,唤醒着我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让我们在宋先生的赋中,触摸到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
魏佑湖简介:济南莱芜人,莱芜文化英才,莱芜好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文学作品在四十余家报刊杂志平台发表四百余万字,被《齐鲁文学作品展》收入,被竹庐文艺评为全省“十大散文家”,曾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报告文学金奖,“羊祜文学奖”,“孙犁散文奖”,“全国散文评选”一等奖,“吴伯箫全国散文”大赛散文奖、理论奖,“鲁新知”杯首届全国吕剑诗歌大赛金奖。有上百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获省以上奖。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链接:
平阴玫瑰赋
宋俊忠
平阴,峙齐鲁金枢,枕岱宗灵脉,若阆苑遗珍。邑承周礼之泽,史载汉唐之痕。鸾台栖霞,麟阁凝云。紫盖垂星斗之帷,翠屏立乾坤之柱;玉带萦回而抱璞,狼溪迤逦以衔珠。山水钟灵,草木涵秀,玫瑰毓此,源溯鸿蒙。
昔者瑶池遗种,阆风堕蕊,偶落荆榛之地,偏生硗确之疆。砾石纵横,鹑衣百结,然其抱素含贞,默植灵根。幸得高僧,慈心垂悯,视作灵葩,妙手培壅。遂使绛云出岫,丹霞覆野,香通三界,瑞启九垓。
时序更迭,芳魂愈炽。历劫火而愈艳,经寒霜而弥坚。徘徊姝色,独冠群妍。重瓣叠绡,若天工琢璧;繁英攒锦,似乾瑞垂祥。金蕊含琼津之露,朱颜夺赤城之霞。袅袅若宓妃凌波,盈盈如姑射回雪。半苞羞西子捧心,盛放胜太真出浴。晨沐甘露而愈冶,夕浴金乌而增辉,氤氲贯斗牛之墟,馥郁弥大千之境。
至若棘刺森然,岂效夭桃谄媚?铅华洗净,宁同凡卉争春?身出蓬蒿,志存霄汉。守精诚以拒佞,秉贞洁而傲霜。更化相思之牍,长为连理之盟。一瓣藏海誓,千蕊纳山盟,风月盈怀,古今同契。
若夫入馔则琼浆凝髓,入药则金液回春。驻朱颜于璇室,祛沉疴在杏林。逮至有明,巧融玉醴,酿作流霞之浆,遂成贡御之珍。墨客掷椽笔,裁云镂月;骚人倾锦囊,刻羽引商。雅韵长萦,清芬永驻。
今观珠纬循常,独此灵葩恒璨。情凝太始,香亘洪荒。寓太平于九域,兆祥和于八纮。惠泽绵延,共婵娟而永继;芳魂浩荡,偕日月以同光。斯诚造化之殊恩,实乃苍生之厚幸也!
(原载《济南日报·趵突》2025.3.11日星期二第五版)



(图片摄影 孙明)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