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钢铁化作诗行:解构陈东林笔下港珠澳大桥的浪漫叙事密码
老悟(陕西)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工程奇迹中,陈东林以诗人独有的灵思妙笔,为港珠澳大桥卸下冰冷的工业铠甲,赋予其浪漫而鲜活的灵魂。这首《从碧海走进蓝天——温情脉脉的港珠澳大桥》,突破传统咏物诗的桎梏,以极具想象力的意象重构与情感灌注,编织出一幅将科技伟力与人文浪漫交融的瑰丽画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张力。
诗人深谙“陌生化”的语言艺术,将港珠澳大桥这一现代工程实体幻化为“女神”“月老”等极富浪漫色彩的意象。“她不是一座桥梁,而是一位女神”,开篇便以石破天惊之语打破读者对桥梁的固有认知,将冷冰冰的建筑赋予生命与情感,为全诗奠定浪漫基调。随后,“用潮汐牵线,让碧海与蓝天,谈起了恋爱”,“潮汐”本是自然现象,却化身月老手中红线,让“碧海”与“蓝天”谈情说爱,以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类情感,巧妙诠释了大桥连接山海的功能,也展现出诗人非凡的想象力与精妙的语言驾驭能力,使读者在新奇的意象组合中感受到诗意的震撼。
诗中丰富而奇特的意象群,构建起多维立体的审美空间。“海上的维纳斯”以西方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为喻,既突出大桥的美丽优雅,又暗含其在连接三地中传递美好情感的意义;“月光纺织的绸缎”“钻石冠冕”“天鹅绒帷幕”等意象,以璀璨华丽的质感,赋予大桥高贵典雅的气质;“浪花都踮起脚尖,跳起了带响的芭蕾”“白海豚追着她的裙摆嬉戏”,将浪花、白海豚等海洋生物拟人化,增添灵动活泼之感,让画面充满生机与趣味。这些意象或宏大绚丽,或细腻灵动,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浪漫神奇的童话世界,全方位领略港珠澳大桥的独特魅力。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对大桥的赞美之情熔铸于浪漫诗意的描绘中,层层递进,炽热浓烈。从开篇将大桥比作“女神”“月老”的惊艳想象,到中间对其美丽姿态与动人场景的细致刻画,再到结尾“海浪在唱着爱情进行曲”的激情咏叹,情感如潮水般奔涌,从初见的惊喜到深入的沉醉,最终升华为对大桥所承载的连接、沟通与融合意义的热烈歌颂。这种情感的递进,不仅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引发读者对大桥在促进区域交流、增进情感联系等方面重要价值的深刻思考。
陈东林的这首诗,以浪漫为笔,以深情为墨,在现代工程与古典诗意的碰撞中,创造出全新的诗歌美学范式。它打破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让钢铁桥梁在诗行间绽放出无限的浪漫与温情,为读者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诗意之旅,也为咏物诗的创作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范例。
附:从碧海走进蓝天——温情脉脉的港珠澳大桥
陈东林(南京)
她不是一座桥梁,而是一位女神
从碧波荡漾的大海,走向风情万种的蓝天
她又是一位月老,用潮汐牵线
让碧海与蓝天,谈起了恋爱
哇噻!这位海上的维纳斯
用珍珠和项链,串起三颗南国明珠
当晨曦为她戴上钻石冠冕
浪花都踮起脚尖,跳起了带响的芭蕾
她的腰肢披上了月光纺织的绸缎
在零丁洋上舞出S形的诱惑
白海豚追着她的裙摆嬉戏
误把高耸的桥塔当作竖琴的弦柱
旖旎的风光,把钢铁的躯体
催生出荷尔蒙
让香港、澳门、珠海同时陷入热恋
每根斜拉的钢索,都是颤动的睫毛
每盏航标的灯光,都秀出羞赧的腮红
看云朵在桥面种植棉花糖
看晚霞给钢索涂抹胭脂
这位女神把浪涛绘成五线谱
让万吨巨轮唱起咏叹调
她颈间跳动着光的脉搏
——那些车流形成了发烫的情浪
当夜空垂下天鹅绒帷幕
她就把星河穿成水晶鞋
多情的海风总想偷吻她
却把情书写在浪尖上:
“你让深海变成通途
让天堑长出玫瑰园”
她确实不是冰冷的建筑
是浪花与虹霓生下的女儿
每天用朝阳的唇膏打扮
用月光的丝巾系住三地的姻缘
当雾纱半掩她曼妙的曲线
整片南海都屏住了呼吸
所有浪花都变成信徒
捧着蔚蓝的经文,顶礼膜拜
这绵延的柔情征服了
所有怀疑的目光——
那些说钢铁不会歌唱的人
此刻正听见——海浪在唱着爱情进行曲
【作者简介】
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联合国非官方事务办公室签约诗人,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金凤凰诗歌奖获得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创联部副主任,汉中市文学评论家协会理事、汉台区作协副主席,汉中市赤土岭文协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