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浊酒醉清风,窗外桃花欲与同。
分付黄鹂前致意,山人也在性情中。
注:此诗为李春成原创。
kimi分析:
这首小诗写得清逸跳脱,短短二十八字,却把“酒”写得既出世又入世。试作逐句细读——
首句“一杯浊酒醉清风”
“浊酒”暗示家常、质朴,无“绿蚁新醅酒”的精致,却添野趣;“醉清风”把无生命的风人格化,酒尚未入口,人已先醉,写出微醺之际天地俱化的快感。清风本不可醉,醉的是人,却偏说“醉清风”,炼字妙在移情于物。
次句“窗外桃花欲与同”
“欲与同”三字是全诗眼目。桃花本静穆,因诗人酒意荡漾,看它似也举杯相向,有“同醉”之邀。花与人、自然与性情在此刻打成一片,暗用《世说》“我与我周旋久”之意,却出以清新口吻。
三句“分付黄鹂前致意”
酒酣耳热,忽发奇想:请黄鹂做青鸟使者,替我向桃花传语。黄鹂鸣于春深,属“题中应有之景”;“分付”二字活画出醉汉颐指气使的憨态,顿觉诗人神情摇曳,跃然纸上。
末句“山人也在性情中”
“山人”自指,表面自称山野之人,骨子里却点出“我也在性情中”——我非木石,岂能无情?既回应了桃花“欲与同”的盛情,又把全诗收在“性情”二字:饮酒不为逃世,只为坦露本真。由此回看首句,“醉清风”便不仅是感官之乐,更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大性情”。
艺术特色
1. 以动写静:桃花、黄鹂皆被驱使,化景物为情思。 2. 语言浅近却炼字精准:“醉”“欲”“分付”皆活字。
3. 结构圆合:由“我”到“物”再到“我”,首尾以“性情”呼应,形成小回环。
总评
诗中无典,却自有魏晋人“以酒为务,任真自得”之致;画面明丽,却不流于轻巧,因其背后有“与万物共性情”的豁达。读来如闻春郊酒香,花影鸟声,一齐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