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谝:“sì 气”的烦恼
今天想给大家说的是图片上的这个词,非常抱歉的是这个sì 字打不出来,文中只好用拼音代替。
sì 气这个方言词,看起来面生,但是,听起来却很熟悉。因为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天热的时候经常打交道的。
sì 字并不难认不难写,晋南人经常会用到,而且在中原官话大片区域、晋语区里都有不少人用。令sì 字烦恼的是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里没有收录它,大部分的字典也很难找到它。即使是在网上也不一定在什么角落里才能查到。如果没有网络,一般人几乎找不到它的踪影。电脑、手机的字库里没有这个字,查到了也转发不成,确实有点烦。难道就因为它的气味难闻?还是因为它是方言?
sì 气,普通话念作“sī qì”,孙吉话念作“sì qi私气”。
sì字 解释:厂字头下面一个米字,表示是在房子里存放的食品, 因时间过长或因保存不当,发生腐败变质,出现酸臭难闻的气味(与普通话里的“馊”字基本同义)。sì 气可以说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个词。在过去还没有冰箱等冷藏保鲜设施的情况下,气温过高,食物很容易腐败,吃是没法吃,倒掉怪可惜,着实是烦人。这个字的基本用法如:“馍馍放了几天啦,都有sì 气味”,“天太热,剩菜容易 sì 气”,“sì 气的馍不要吃啦,对身体不好”。又引申为陈旧、没有新意、寡淡无聊。如:“sì 气的话都说几遍啦”。还可以这样用:“你一天窝到屋里不出去,也不怕sì气了”。
有人在介绍这个字的时候,写作“燍”或“饲”、“斯”,都不是与食物变质相关的本字。燍,是被火烧焦的气味;饲,指喂食、喂养;斯,常用作代词,指这、这个等,都与食物存放、变质无关。
另外,sì 字与“屎”字都带个“米”字,粗一看还有点像。但是要注意,这个“米”它放的地方不一样,意思可就差多了。sì 指的是食物的气味,而屎是食物消化后的排泄物。食物即便“sì 气”,那也不是“屎”,用时可要小心,不要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