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玲报道)
2025年的6月3日,风带着初夏的暖,吹过黄土高原的沟壑,也拂过中原大地的街巷。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00434部队机关的战友们来说,这个六月格外不同——从上海、蚌埠、阜阳、平顶山等地出发,正奔赴一场跨越42年的约定。
6月4日下午,兰州与临洮的空气里都飘扬着期待。在东方大酒店的大堂里,一双双紧握的手与滚烫的眼眶令人感动。岁月在每个人脸上刻下了痕迹,可那句“战友”一出口,仿佛还是1983年那个夏天,他们穿着军装,在营房前并肩站成的模样。座谈会上,原参谋杜明龙的致辞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1983年6月中旬,基建工程兵撤改集体转业,战友们分别42年了。当年,我们为了保家卫国步入军营,又集体脱下军装,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使命与担当,把创业奉献和祖国繁荣紧紧的连在一起。军旅生崖常思忆,如歌的岁月结友谊,值得我们倍加珍藏和珍惜。今天重逢,拔动内心充满激情的琴弦,战友们举杯祝愿美好的明天,祝愿战友的情谊天长地久!”他话音刚落,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啊,42年,足够让青丝染霜,让少年变白头,可军营里的日子却像昨天:清晨的号声、训练场的汗水、施工中的艰辛,熄灯后的悄悄话,还有集体转业那天,谁都有没说出口的不舍。“我们把军装脱在了同一天,却把军人的魂刻进了一辈子。”这话让不少人红了眼眶,举杯时,酒里混着的何止是岁月,还有未曾褪色的热血,更地下的乌金变成光明,变成建设祖国的强大能量。张志玲带来的《军魂浩气》诗集,被郑重地交到杜明龙手中,油墨香里飘着的是“军魂”二字的重量。他当场念起为重逢写的诗:“久别战友喜重逢,心潮澎湃热血涌。遥忆金戈军旅事,共怀铁血兄弟浓。握手凝眸万千语,倾杯细诉百般情。悠悠岁月话不尽,滔滔黄河载盛悰。”任伟画的熊猫图憨态可掬,被杜明龙小心收好,说要挂在书房,看一眼就想起这场相聚。
在甘肃的日子像一场流动的诗。松鸣岩的风声里,他们仿佛听见了当年的军号;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里,对着三趾马化石打趣“比咱们当年拉练的骡子还壮”;八坊十三巷的砖雕前,有人指着一幅“军民鱼水”图,说起自己帮老乡办事的往事;米拉日巴佛阁的金顶下,大家默默许愿,愿彼此平安;美仁草原上,望着成群的牛羊,有人哼起了当年的军歌,调子虽老,却依旧嘹亮。冶力关的赤壁红得像当年的领章,冶海天池的水净得像记忆里的眼,临洮的黄河石上,似乎能看见他们年轻时的模样。
6月10日,11日,战友们来到中原名城平顶山,这座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它来自西周的古应(鹰)国,因此平顶山又名鹰城,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市。平顶山的山果然如传说中那般,像刀削一般平坦。
位于宝丰县的大香山寺,是一处集佛教文化、自然景观与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为汉传佛教“观音祖庭”,始建于东汉,寺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香火鼎盛,被誉为“中原佛教圣地”。
香山寺的香火里,战友们为彼此的家人祈福;树雕艺术展前,对着《五百罗汉朝观音》惊叹,“咱们当年的队列比这还整齐”;白龟湖湿地公园的栈道上,军嫂们聊着家常,战友们则对着湖面感慨:
“平顶山不愧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名不虚传。”山顶公园上,俯瞰着这座因山得名的城市,有人提议合影,喊出的口号还是当年的“一二一”。
几天的时光太短,短到还没来得及把42年的话都说完;可这份情谊太长,长到能从黄土高原蔓延到中原大地,从青春年少延续到鬓角染霜。离别时,大家约定“来年再聚”,握手的力道比初见时更重——这一次,谁都知道,再见不会再等42年。
车窗外的风景在倒退,可心里的热乎劲儿却在升温。那些一起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都成了情谊的注脚。千言万语说不尽,但只要一声“战友”,所有的惦念与牵挂,便都在其中了。
2025.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