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一朱炎晖
一罗培永
朱炎晖,1901年出生于浙江瑞安 ,又名朱桂林。他的从军经历十分丰富,1924年赴广州参军,在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当兵,就此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1926年,他满怀热血参加北伐,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提升为排长、连长。此后,他又参与粤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以赫赫战功晋升为营长。
1932年,朱炎晖时任六十一师一二一旅营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在大场、庙行地区,他率部与日军第九师团植田部展开了激烈交锋,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甚至一度发展到白刃搏斗。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朱炎晖三天三夜未曾合眼,始终坚守在战斗一线,最终不幸身负重伤,但他坚决不下火线,其英勇表现受到了蔡廷锴将军的高度嘉奖 ,也因此被冠上了“勇将”的称号。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拉开帷幕,朱炎晖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185师任团长。他义愤填膺,当即上书请缨抗战,渴望奔赴前线,抗击日寇,保卫祖国和人民。1938年,因表现出色,他升任国民革命军546旅少将旅长 。
同年,武汉会战打响,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朱炎晖所部奉命在武汉外围金牛地区阻击日军。战斗打响后,他身染疾病,身体状况不佳,但依然坚持亲临前线,甚至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包括飞机的狂轰滥炸、重炮的猛烈轰击、战车的无情碾压,甚至还使用了毒气弹,朱炎晖没有丝毫退缩。他沉着冷静,灵活指挥部队,多次主动发动逆袭、反冲锋、反突击,顽强地挡住了日寇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 。
在这场大约3天2夜的残酷战斗中,朱炎晖的部队极为敢战,全旅上下一心,浴血奋战,但由于双方武器和兵力悬殊巨大,546旅伤亡惨重,全旅牺牲2000多人 。11月3日,在突围战中,朱炎晖不幸身中数弹,血流如注,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8岁 。
朱炎晖牺牲后,其随从副官秦晓霞背着满身是血的他撤至公安县的藕池口,并将遗体入棺寄放在一处寺庙 。然而,日军得知“支那勇将”朱炎晖殉国的消息后,竟丧心病狂地找到寄放的遗体,开棺鞭尸,发泄愤恨,就连看护遗体的法师也惨遭杀害 。
朱炎晖将军为了抗击日寇,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1987年8月12日,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朱炎晖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他的名字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淞沪挥戈胆气扬
金牛浴血战旗飏
担架执令惊敌寇
毒弹穿营守土疆
碧血三千酬壮志
英魂九域护炎黄
忠魂不朽昭青史
浩气长存万代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