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再临地坛:
夏日的诗意与时光的回响
作者:刘连成
2024年的夏日,阳光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北京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充满生机与热情的季节里,我再次走进了北京地坛公园,仿佛是赴一场与老友的久别之约。
踏入地坛公园的那一刻,熟悉的宁静扑面而来。夏日的绿树成荫,将阳光切割成无数细碎的光斑,在地面上绘出一幅斑驳的画卷。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地坛的故事。那些古老的柏树,依旧稳稳地矗立着,它们是地坛的守护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脚下的石板路带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步都似乎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路边的草丛中,不知名的野花绽放着笑脸,五彩斑斓,为这古朴的园子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色彩。草丛里,偶尔还能听到虫儿的鸣叫,它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夏日交响曲。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方泽坛。这座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如今静静地坐落在那里,散发着庄严而神秘的气息。站在坛场中心,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帝王祭祀时的盛大场景,身着华丽服饰的人们,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向大地之神献上敬意。而现在,这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只有我和这古老的建筑,在时光的长河中默默对视。阳光洒在方泽坛的青石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神圣。
离开方泽坛,来到了一片荷花池边。夏日的荷花正开得绚烂,粉色的、白色的花朵在碧绿的荷叶间亭亭玉立,宛如一群羞涩的少女。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微风吹过,荷花轻轻摇曳,送来阵阵淡雅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我想起了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中对这园子的描述,此刻,我仿佛能理解他当时在这园子里的心境,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地坛就像是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园子的一角,有几棵古老的树,它们的枝干扭曲着,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些树,见证了地坛的兴衰,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来来去去。我在树下坐了下来,感受着从树叶间漏下的阳光,那温暖的触感让我心生惬意。闭上眼睛,倾听着周围的声音,风声、鸟鸣声、蝉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为我演奏的一场音乐会。在这一刻,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疲惫,只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中。
公园里,还有许多前来散步、锻炼的人们。有老人在打太极,他们的动作缓慢而沉稳,一招一式都透着一种宁静与祥和;有年轻人在跑步,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在绿树丛中穿梭,仿佛是夏日里的一道道阳光;还有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回荡在整个园子上空。这些人们,为地坛公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座古老的园子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充满生机。
不知不觉,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油画,将整个地坛公园染成了金黄色。我缓缓地走出园子,心中满是不舍。再次回望地坛,它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古朴而美丽。这座古老的园子,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它用它的宁静与包容,抚慰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2024年的夏日再游地坛公园,让我收获了一份独特的美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地坛就像是一首宁静的诗,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地坛都会一直在这里,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来倾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魅力。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游记连载》;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