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清晨,我们四人从桃源出发,驱车560公里,穿过连绵的丘陵与炽热的田野,终于在午后抵达黄州东坡赤壁。车窗外的蝉鸣愈发密集,仿佛在为这场迟来的文学朝圣奏响序曲。
赭红色的东坡赤壁在烈日下泛着灼人的光泽,每一次都被晒得滚烫,靠近时感受到热浪的侵袭。友人世杰先生,他是巴马活泉桃源的总代理,此时,从背包里取出准备好的瓶装“巴马活泉”分发给我们,喝着巴马水,我们顿时忘记了炎热,愿觉一阵清凉。此时,天空又突然下起了雨,几缕穿堂风吹来,我们手里的巴马水,散发湿润的水汽,轻轻拂过我们汗湿的额头。这微妙的温差,恰似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千年前的苏轼,是否也曾在此感受过同样的清凉?
拾级而上,东坡赤壁那些古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大江东去”四个大字虽已有些斑驳,但笔力依旧遒劲。我伸手抚过石刻,指尖传来微微的凉意,仿佛触到了千年前苏轼挥毫时的酒气与豪情。巴马水的凉意,竟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律不谋而合,仿佛东坡先生正站在我们身旁,低声吟诵着他的千古绝唱。
暮色渐浓时,我们回头望去,东坡赤壁的剪影浸在晚霞里,像一帧褪色的古画,朦胧而深邃。晚风终于携着凉意掠过衣襟,我们四人相视而笑——原来最烈的暑气,也挡不住一场与千年文脉的相遇。
这一刻,我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穿越时空的游人,在赤壁的烈日与品尝巴马水的那一丝冰凉中,与东坡先生进行了一场无声的时空对话。
2025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