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避暑 不是逃离
文 /图 闻风
七月的长沙像座蒸腾的蒸笼,柏油路面反射着晃眼的光,连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而两小时车程外的浏阳,却藏着另一番天地——这里是被群山环抱的清凉秘境,也是我心中最妥帖的夏日归处。
车过蕉溪岭隧道,暑气便减了三分。山风卷着松针的清香扑进窗,路两旁的稻田绿得发亮,偶有白鹭惊起,掠过田埂飞向远处的竹林。老乡说,浏阳的夏天是挂在竹梢上的,清晨的露、午后的荫、傍晚的蝉鸣,都裹着草木的湿润。
最爱钻的还是那些藏在峡谷里的村落。溪水从山中石缝里漫出来,在青石板上淌成细碎的银链,蜿蜒曲折流成小溪,光着脚踩进去,凉意顺着脚踝往膝盖爬。游客们坐在小河的躺椅上,打着赤膊喝茶聊天吹牛皮,孩子们举着水枪追着皮筏跑,冰棒纸被风卷着,落在溪边的野菊丛里。
要是傍晚进大围山,落日把云染成橘红,山脚下的小河像条发光的绸带,绕着群山缓缓流淌。晚风里飘来炒米的香,混着河边烧烤摊位的喧闹,忽然就懂了“谁不说家乡美”的深意——这美不在名山大川的壮阔,而在每一缕风里的熟悉,每一眼景里的安心。
原来最好的避暑,不是逃离,而是回到这样的地方:有蝉鸣搅碎午后的静,有星光落满夏夜的小河,有一抬头就看见的青山,和一开口就暖到心里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