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四害”之季德祥瞄上了邢少臣
文/张晔
谁人不知呀,邢少臣先生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美协会员,当代大写意领域独树一帜的大家,曾出版有大红袍《邢少臣画集》等多部,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两次展览。季德祥先生也是位画家,他在抖音上刊发致营口市长的公开信时自称是“全国著名画家”。还自称“知行合一”,这不就是心学大师王阳明公又转世再来嘛,好家伙!能吹也不是错。
古人说“人不亲,艺亲”,同是画画的,口下留德,多积善,结善缘,其实更好。季德祥先生早年以修理自行车起步,修车老头画画超越齐白石的传奇,更是借网络平台嚷的震天响。出身草根的季德祥出奇致胜的法宝,就是抄起修自行车的钳子扳手钢挫等工具,改行“修理”著名画家,而且是谁名气大谁画价高卖的快,就“修理”谁,也就是“碰瓷”蹭热度蹭流量,从这个角度看,画家邢少臣先生能被季德祥同行瞄上,并不是个坏事儿。
画画这个行当,在旧社会里位列中九流之上,谚语云: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修自行车的画家和国家画院供职的专业画家虽同属三流丹青之列,但草根季和有官方背景身份的邢还是不在一个身份层面上,这显而易见。我想季德祥先生如果能通过贬损邢少臣等书画名家,得到些三瓜两枣虚名实利的话,邢少臣先生也会欣然一笑,随喜季德祥先生的。
我推测,季德祥先生前生中某一世是一只啄木鸟,他的嘴大牙齿稀零就是“咣咣”啄树弄的。害虫肯定也消灭过几只的,但是大树不堪其扰,也毁坏过绿叶青枝,也往护林员的饭碗里拉过粪,故功过相抵。所以,这一世转世轮回成人,形貌猥琐,葫芦头三角眼,山羊胡外加一张夸夸其谈的大嘴。同时造物主还让他既修自行车又热爱美术,处身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之中,痛苦纠结挂碍相伴。他没有齐白石的上等福缘,也没有范曾等人的大气和运气。能在抖音上骂大街出名,这对草根季德祥而言也是吃上了时代红利呀!
张晔从不否认,季德祥也是个不太差的画家。画家说画家,外行看热闹,画坛热闹了,美术事业才兴旺,画家日子才好过。画家说画家,内行看门道。其实呢、季德祥嘲讽邢少臣,还有之前挖苦齐白,范曾,刘正成,韩美林,张铁林等等书画大咖的话,作为画家内行的季德祥本人也未必全信。他之所以这样胡咧咧,就是因为人家地位高名气大挣钱多,又欺负了没啥事。人家不是“怕他”,是不屑一顾而已。
画家季德祥贬损画家邢少臣的书法,说“瞎胡闹”。这个评价有点过份了。我承认季德祥先生的书法实践可能比邢少臣先生多,虽然季德祥先生早年就是以书法入圈的,也没写出什么名堂,如今画画呢又有何代表作呢?有何正经的论述呢?有何像样的展览?想来,其实是挺可悲的!但是,笔者在四十年前的老照片上看到邢少臣先生早年的隶书书法堪称工稳。前几年他的书画展,自题“大墨无垠”四字,就是连到场参观的专业书法大咖都惊叹不已,有自己的气象格局,也适合题自己的画面。当然,邢少臣先生的书法若再加以突破,那他的成就更令人瞩目。而季德祥先生呢,既然以书画作品为生计,那就得把手上的功夫好好练练,别总过过嘴瘾,思想上也需端正一下态度,要不整出一堆既没自我也没先贤影子的作品,令藏家情何以堪呢?!
邢少臣先生绘事之余,总有朋友索求题字,也常写写福字寿字赠予友人,也曾给张晔的诗词创作和易经文化传播工作题辞勉励,他书法写的少倒是事实。2024年3月2 4日北京《艺术与岛》栏目制片人编导、主持人丛薇女士采访邢少臣先生,邢少臣先生如此阐述其笔墨之道:书画同源是大写意画里提到的一个课题,很多人都认为书法和绘画是一回事,但我的理念是书法和绘画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书法和绘画就像一对双胞胎,长得很像,但却是独立的个体。
至于同为画家的季德祥先生把邢少臣先生的国画线条比喻成“粪疙瘩”,这也是内行盘道之语。康有为的字还被人称作“烂绳”哩,苏东坡的字还被称作“石板底下压蛤蟆”哩,我张晔的启体书法还被人称作“启功附体”哩,这个听着热闹就行了,别当真!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邢少臣画作倍受收藏家追捧,其实是金疙瘩,还是笔下有乾坤。邢少臣笔底的“粪疙瘩”源自其师一代画坛巨匠崔子范,人家那叫焦墨。他个舅子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吧!黄宾虹如是之,张仃如是之,“粪疙瘩”多了去了,你骂得过来吗?你不累嘛?!
季德祥先生你己经靠网络骂街出名了,还是先歇歇嘴巴。或者改骂为夸,广结善缘,反正说好话歹话一样费力气。你现在骂街和画画和修自行车这三个工作都已进入瓶颈阶段了,还是夹起尾巴闭嘴回窝画画吧!人家画的好坏跟你有关系吗?先画好个人的要紧,否则单挣个“宋庄四害”之一的破帽子戴着没啥用,遭人唾骂,又何必呢。且看,老季还能折腾几天。
一一一
范迪安不该回复老季(随笔)
张晔/济南
2025年7月10号早晨7:24,民间书画人季德祥在北京啊。他的抖音平台发了一条短视频,题目叫《范迪安不能这么胡来》。主要是批中美协范迪安先生在一幅书法题字之中,落款公元纪年和天干地支混用,这样写不够规范也不严谨。季德祥先生说,作为中美协老大,这样写让人笑掉大牙!抖音视频出来引起网给热议。修自行车起家的书画人季德祥修理起画界前贤长辈来亦技术精准,毫不含糊。
7月12日季德祥在北京又发视频。题目为《范迪安回复是福是祸》,视频中展示了一个打印件,据说是范老委托秘书"诚挚与您协商"。还解释说创作于2014年的幅字时,范迪安当时还不是中美协一把手,季德祥评议此作冠以"主席"说不严谨不妥,希望该视频撤下删除。看了这段视频,我哑然失笑,留言和季德祥先生开玩笑,说下一步被你批过齐白石郭沫若黄胄等等过世的老先生也会结队托梦回复你。准备几条毛巾擦冷汗吧。
作为我国美术界的主要领导,范迪安先生不该委托秘书回复。封建社会时人分三六九等,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中九流讲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照这个口诀划分,范迪安先生和季德祥先生各自哪个层面还用说吗?范先生贵为"主席"之尊,为区区抖音视频言论回复季德祥先生,失身份了。前几年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扮演者也有过范迪安先生类似举动,面对直播间网友热议,著名表演艺术家不再潜水,竟跳出来同网友争论,一时哗然。
其次,范迪安先生委托秘书的回应也似不太高明。字什么时候写的是枝节问题,反正是出自现任中美协一号首长手笔.虽公元纪年和天干地支混用落款虽不规范,但作为一幅题辞来说,情兴所至信手一挥,也不必太苛求范先生。何况凭心而论,范迪安先生的字写得并不算太差。
总之,范迪安不该回复。也不该为了个人写字私事委托秘书交涉,公器私用,有碍政声。
妙墨灵猫:孙一格笔下的情趣与哲思
张晔/济南
在当今中国书画艺苑,孙一格画猫己经独树一帜。承蒙友人厚谊,我的轩轩堂中也有缘“抱养”了一只。他笔下的猫,既多见传统文人画中慵懒闲适,案头玩物那类,又绝无现实主义中拘泥外相的那种机械写照。孙一格画猫,是承载着生命灵性与东方美学意蕴的鲜活存在。一场水墨与灵魂的对话,在孙一格不停使转的笔下衍展。乾坤古今是一张华美无尽的宣纸,供画家孙一格笔墨驰骋。文化站位高,才能画好。孙一格画猫,非是画猫,是名画猫。我观孙一格笔下的猫,得到了一部无字心经。
孙一格深谙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精髓,在猫的形态塑造上,巧妙把握“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境。他笔下的猫,或蜷卧酣睡,蓬松的毛发以枯笔皴擦,丝丝缕缕间尽显质感;或纵身跃扑,目光如炬。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矫健身姿。转折处笔力遒劲,将猫的敏捷灵动展神奇温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枕书入梦》中,孙一格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猫弓背凝神的瞬间,墨色浓淡相宜,既表现出皮毛的光泽,又通过留白营造出神秘安恬氛围。那微微上扬的尾巴,似在蓄势待发,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画面,追逐嬉戏。这让受众感受到小咪猫身上蕴含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比真猫还真,比活猫还活,比任何品种的猫脒都金贵。比如黄胄先生画的驴,一头得抵多少千头做驴肉火烧的驴值钱。再比如齐白石笔下的白菜,他一棵白菜的价值得超过多少车农民种的那种大白菜。艺术无价,孙一格画的猫直追前贤,一格独具。若干年后,亦当作如是观。张晔虽以占卜最为得意,但今天所言是瞻望,是期许,是敬重,是信服。
在色彩运用上,孙一格大胆突破传统水墨的桎梏,却又不失东方美学的含蓄雅致。他常以淡雅的色彩点缀猫的眼眸、鼻尖或爪垫,使画面在黑白灰的主调中跃动出生命的色彩。如张晔收藏的这幅《美丽生活》里,一只小猫伏卧嬉戏,猫的毛色以淡墨晕染,而眼眸则用蓝韵洇染,宛如两颗晶莹的蓝宝石镶嵌其中,瞬间点亮了整幅画作。旁边的玻璃缸以没骨法绘制,漂红泛碧,与猫的水墨色调相互映衬,营造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展现出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似赤子之心相示现,如国梦初圆之盛境投影。
孙一格的画猫作品,不仅是对猫的形态与神韵的描绘,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在他的画作中,猫不再仅仅是动物,而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与品格。其画仿佛在诉说着人与猫之间超越物种的默契,也让人联想到在喧嚣尘世中,对宁静与智慧的追求。孙一格笔下的猫,既是生活情趣的点缀,也是画家本人内心世界的映照,催发发受众对生命意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从技法到意境,从形态到神韵,孙一格的画猫艺术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他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赋予猫这一常见题材新的生命力与艺术价值。在他的作品前驻足,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水墨丹青的美妙,更能感受到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些灵动鲜活的猫,在宣纸上跃动,也在受众的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己成当今中国画坛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原来以为孙一格先生同京华画猫大家孙菊生老人有啥血缘关系哩,侧面打探不是。但孙一格画猫卓然出众,己显走向世界之兆却是真实无疑的。张晔看好北京画坛名士孙一格。欣赏画家孙一格笔下的猫,实乃善德福缘。是为记!
(作者张晔为全国文联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員/济南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
浊世傲立者的精神图腾
——浅析胡抗美诗《新梅》的精神意蕴
张晔/济南
“酒晕赏孤芳,茫茫独自香。犹滤春日至,桃李逐苍凉。”
当代著名书法家胡抗美先生笔下的《新梅》短短二十字,以凝练笔触勾勒出梅花傲立天地的风骨,在传统咏梅题材中另辟蹊径,既延续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赋予时代精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思想内涵。写的好,令人惊叹书法家竞还有另外一副笔墨。其书名掩挡不了诗名,书法家胡抗美先生的诗也很出色。这一点胡抗美同他的以师敬之的,己故书法家沈鹏先生相似。但依我观点,沈鹏老写诗虽很多,似也在中华诗词协会挂着名誉职务,但老人家写的诗确实艺术上不及胡抗美先生。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歌以“酒晕”开篇,别具一格。“酒晕”既指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又暗含微醺时朦胧而诗意的审美视角。诗人借此打破常规,将赏梅的情境染上一层迷离的浪漫色彩,为梅花的出场营造出独特氛围。“茫茫独自香”,“茫茫”描绘出广袤无垠的空间感,在天地苍茫间,梅花独自散发幽香,以个体的微小对抗世界的宏大,凸显其孤高自守的品格。这种对比手法,赋予梅花强烈的视觉与精神冲击力。开篇不俗,但张晔认为首句“酒晕赏孤芳”,赏字换成“对”字似更好些!
诗歌的后两句“犹滤春日至,桃李逐苍凉”更具哲思。一般文人多写桃李争春,而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梅花以自身的坚韧与高洁“过滤”出春天的到来,而当春日真正降临,娇艳的桃李却在繁华过后走向苍凉。“滤”字用得精妙绝伦,它将梅花塑造成春天的筛选者与缔造者,梅花历经严寒绽放,象征着对苦难的超越与对希望的坚守;桃李虽艳,却忍受不了风雨,浮华表象的美短暂而易逝。把春日“滤”尽,桃李的结局只能是“逐苍凉”,桃李和梅花在笑傲红尘风雪严寒这点上无法相提并论的,人间“桃李”苦多。胡抗美先生原诗句“春去至”改成“春日尽”似更稳妥。这种对传统意象的颠覆与重构,毛润之先生的《咏悔》一诗也作过,胡抗美再一次让诗歌跳出了咏梅诗词伤春悲秋或单纯赞美的陳词俗套,融入了诗者对人生命价值意义与多重境界的深层思考。
《新梅》不仅是对梅花自然属性的神性描摹,更是诗人佛心道为、大爱无疆的具相示现。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面临名利物质的诱惑与喧嚣,而梅花“茫茫独自香”的坚守,恰似那些不随波逐流、坚守自身道德高地的大勇者。它启示我们,真正的芬芳无需依附外,无需在众声喧哗中争艳斗奇,只要坚守内心的纯粹与高洁,便能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绽放独特光芒。读胡抗美先生这首《新梅》之时,我也联想到山东己故孙国章先生写梅花的诗,诗只有六个字:独立苍茫/喊雪!
胡抗美笔下的《新梅》,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赋予咏梅题材新的生命力。它既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曲精神的赞歌,让读者在品味诗艺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坚守自我、超凡脱俗,卓然傲然的强大正能。而目下红尘正稀缺的恰是这种正能加持。
这二十个字的区区“红梅”,短似寸金!
——————
占宇书法印象(张晔/济南)
羽扇纶巾之致,明月清风其心。发散人生百味,示现天地玄黄。
占宇,不是用手,不是用心,亦是用心,亦是用手,法,非法,非非法,是谓占宇书法。
红尘中,他是有几个老师的,比如滕西奇、胡抗美、付京生、曾翔等。占宇属于文学青年,爱诗,有诗集。他写字虽起步稍晚,但字间诗情画意充满,乃真善书者也。
格调高,写的自然,师古且得真传,其字乃其文其诗乃至其书画活动事业的衍生品。其创作诗歌亦其墨迹,其主编书画刊物亦其墨迹。墨如其人,君子占宇。
占宇年纪虽轻但笔耕数载,用笔己显浑厚老辣而不失逸韵,构成简却意境深。笔触墨块,随机而动,缘到即入纸,过后不知何为却情真意切。满纸无矩矱却和谐共生。书如其名,己经占宇,了无牵挂,笔随机缘。
少年即显峥嵘,大学期间他主编的山东省的书法专集,厚重如浑金璞金。那时的他目如朗星,肤白如玉,指点江山,激场文字。几十年后,如今的占宇己定居京华啸傲艺坛,其主持的今日鉴藏美术馆和今日鉴藏书画期刊己成无数书画家们心中的梦,趋近之,呼唤之。同策展人,书画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占宇合作,俨然己是成功书画人的重要标配。
占宇能成为书法家,是水道去成!
——————
江山新胜迹
——祝贺胡抗美先生大草书“孟浩然诗碑”落成
张晔/济南
自古至今,大草书镌刻上石并留传至今的极少,因为大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王冠顶上的明珠,难工。而且能准确传递大草书原作神韵和文化内涵的刻工稀少,铁笔难寻。还有自古至今碑刻以记录实用为主,而大草书却是龙飞凤舞不易辩识。所以就形成了大草书石刻比较罕见这一现状。乙巳春夏之交,由当代书法艺术泰斗胡抗美先生以唐孟浩然诗歌名篇《与诸子登岘山》为内容精心创作,画家孙一格铁笔刊刻,两人通力完成的这一当代碑刻于北京落成揭牌,自然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犹其书画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张晔在远离京华的济南平阴乡下亦为之欢呼!
孟浩然诗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在书法艺术的星河中,大草书向来是最璀璨却又最难触及的孤星。乙巳年春夏之交,胡抗美先生以大草书就的“孟浩然诗碑”于北京落成,当代艺术家匠心与刻工妙手的珠联壁合,恰似为红色江山添上了一道全新的文化胜迹,让古老的翰墨薪火在崭新时代绽放出夺目光彩。
大草书之难,难在“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极致表达。胡抗美先生笔下的《与诸子登岘山》,笔势如惊涛奔涌,线条似虬龙腾空。起笔处锋芒暗藏,如寒江孤舟划破薄雾;行笔时节奏骤变,若长风卷云瞬息千里;收笔处余韵悠长,像暮鼓晨钟回荡山林。每个字都挣脱了横竖撇捺的桎梏,化作跃动的生命,将孟浩然诗中对历史更迭兴衰的慨叹、对山河心底本能的敬畏,以笔墨的狂放与内敛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诗歌意境熔铸一体的创作,不仅是对大草技法的突破,更是对书法艺术精神内核的深刻把握。
然大草书镌刻上石堪称“难上加难”的艺术工程。书法原作的飞白枯润、浓淡虚实,在刀凿与石碑的碰撞中极容易失真。画家孙一格铁笔在手,将胡抗美先生笔墨间的神韵精准呈现于碑石之上。他深谙“刀法即笔法”的精髓,运刀时或如斧劈岩崖,凸显线条的苍劲雄浑;或似春蚕吐丝,保留墨韵的婉转细腻。石碑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对原作节奏与气势的重新演绎,让观者即便触摸冰冷的石面,也能感受到笔墨游走宣纸的情感热度。柔翰铁笔在伟大的中国梦时代激情相遇,它们共同完成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灵魂对语,将转瞬即逝的笔意化作永恒的金石之美。
这座“孟浩然诗碑”的落成,更赋予了“江山留胜迹”新内涵。古代碑刻多承载纪事铭功之实用功能,而胡抗美先生的大草书碑,则以纯粹的艺术感染力重塑了碑刻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致敬,更是对当代文化自信的有力回应。在信息化时代,这座矗立在北京的新碑,是又一个文化地标,吸引着人们驻足凝视,也会思考传统艺术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也如同一个精神灯塔,照亮了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前行之路。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笔下的历史沧桑,在胡抗美先生的大草与孙一格的铁笔中,化成当代文化胜迹。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从来不会被时光掩埋,只要有人以赤子之心传承创新,古老的文化基因便能时代的土壤中生长出参天大树。这座诗碑不仅记录了胡抗美、孙一格二位艺术家通力合作,也是幕后策划人书法艺术策展人占宇和出资企业家雷先生心血的结晶,——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传统,以创新之力开拓未来,江山之间,自会不断涌现出承载民族精神的新胜迹,让中华文化之河奔涌不息,永远激荡闪烁五千年文明故国的璀璨光芒。
胡抗美先生这件大草书石刻神品,是在张旭、怀素和二王等至圣先贤面前也毫不逊色的。是可供天下学子研读临摹的碑帖新品。其拓片应尽快出版发行,可铭之曰“胡抗美草书浩然帖”。而且这个帖会打破“学书不宜学今人”的魔咒,与中华民族大好河山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