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窑》拍摄侧记
刘永春
上世纪90年代,一部电视连续剧《中国窑》在淄博引起反响,并红遍齐鲁大地。《中国窑》不仅是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陶瓷工人创业的典型代表为事例,更是由著名作家淄博人张宏森编剧,淄博人孙波导演,中央电视台与淄博电视台联袂拍摄。红极一时的电影《归心似箭》著名演员赵尔康担纲主角。这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和淄博电视台播出后,荣获中国最高电视剧“五个一工程”奖项提名奖。
3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中国窑》电视剧的拍摄,至今记忆犹新……

《中国窑》开机仪式后编创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1992年11月1日,淄博市淄川区龙泉渭头河下河崖,两座古代陶瓷圆窑前,一辆硕大的农式马车停在这里。马车上坐着一车把式,他穿一陈旧的黄色军大衣,一只胳膊夹着戴红缨的长鞭,另一只手挂着烟袋荷包,嘴里叼着旱烟袋,“吧嗒、吧嗒……”吸着烟,吸得滋滋作响……
渭头河一要好的同事看我在此,迎上前寒暄几句。他朝坐在马车上的车把式问我:“你看他是谁?”我不经意地说:“不就是一个赶马车的,来买缸的吧!”他哈哈大笑道:“这就是前来拍电视剧的大明星杨子纯。”我知道,杨子纯演过《渴望》、《咱们的牛百岁》等好多电视剧,但没想到今天这个车把式,竟是杨子纯,且扮演的如此形象,使人难以置信。
在一搭建麦秸的破草房内,尘土飞扬,机器声“轰轰……”作响。只见一中年汉子,一边用大锨除起粉碎的原料,倒入快速转动的一台搅泥机里,一边不时用一铁棒把翻腾的泥料拨动进搅泥机……这就是前来拍摄电视剧的主要角色,曾担纲电影《归心似箭》主人翁,而扬名的著名电影演员赵尔康。

那天上午在淄川区龙泉镇渭二村举行隆重开机仪式。仪式结束,马上进行了现场拍摄。
下午,我来到了渭二村的服务楼二楼一间房子,采访了赵尔康。赵尔康正躺着休息,见我前来,便欠起身子与我打招呼:“今天上午开机,第一个镜头就是搅泥,一上午折腾,又脏又累……”赵尔康向我介绍。短暂的交谈,大体知道了《中国窑》的剧情。交谈后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大演员的风采。既没有架子,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电视剧《中国窑》,以祖孙三代窑工制陶生涯为背景,从许多纠葛和碰撞的故事情节中,反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不同观念,不同性格,不同时代,而在追求共同烧制巨型陶瓷“龙鼎”中,产生共鸣,以新的思维和行动,使民族精神得到了一种现实意义的升华,体现了陶瓷工人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

著名电影演员赵尔康(左)杨子纯(右)在拍摄现场合影
淄博的陶瓷源远流长,是中国最早的陶瓷发源地之一。它还是继河北唐山、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广东佛山后当今中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焕发出生机勃勃气象,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以“以新取胜”的发展思路,打造出陶瓷行业的“淄博特色”——“当代国窑”。以高浮雕龙瓶为代表的大型园林陶瓷,堪称是“世界之最”、“陶瓷巨人”。《中国窑》电视剧的拍摄,无疑是淄博历史以来陶瓷界的文化盛世,在齐鲁大地上独树一帜,绽放出的一朵奇葩。
电视剧《中国窑》在渭头河拍摄的几个月里,我不时来到拍摄现场,拍摄了许多剧照,零距离结识了赵尔康、杨子纯、宋爱武等影视界演员,亲历了演员们对演技艺术敬业与不懈追求的风采,感受到了剧务人员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

《中国窑》电视剧的拍摄,拉开了渭头河人人文景观的序幕 ,以后众多电视剧陆续在这里拍摄:先后有《窑神》、《从黄土地走来》、《仰头老婆低头汉》、《百姓》等。以渭头河志公山、般河源头、古代窑炉、龙口玉石街等,作为理想的影视背景,每部电视剧都体现着龙泉渭头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电视剧在全国播出后,进一步提高了渭头河地域知名度。渭头河从而也成为淄博及齐鲁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熠熠光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窑》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似深沉夜空中的流星,闪过一道瞬间的惊艳亮光,放射出璀璨耀目的光芒。而当年拍摄时的一幕幕场景,永久地留在我脑海的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刘永春 淄川龙泉圈子村人,1975年参加工作。在山东淄川陶瓷厂从事党的宣传工作30余年,在全国和省市新闻单位发表稿件3000余篇。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淄博民俗与文学》签约作者。自2022年起在《淄博民俗与文学》等微刊发表作品数十篇,阅读量多在千人以上。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