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故里》
蔡祚国
离别数载思边山
青春故土总相关
春风又绿纺城际
两鬓斑白把家还
《边山的风》
蔡祚国
仲春
微风轻拂
鸟语花香
将两鬓如霜的我们
吹到了小边山上
降临到阔别多年的汨纺
忆当年
我们风华正茂
小伙姑娘
犹如一顆颗种子
从五湖四海
从边远山乡
任清风吹拂到
西路
在青春燃烧的岁月
我们编织着梦想
实现四个现代化
激励着我们
意气风发
奔向远方
在田野清新的风中
播撒下共同的希望
从此以后
在这片热土上
我们挥汗如雨
风雨之中
我们展开翅膀飞翔
我们一同学习
锤炼了坚强的意志
使作风更加优良
我们一同劳动
肩负着责任与担当
我们一同生活
结下的友谊情长
情长的友谊
亲如姐妹
胜过兄长
我们栽种的树苗
已长成参天栋梁
厂房内
空调吹送的风
使车间
充满春光
股股气流
纺出的纱
无比漂亮
年轻时的我们
曾经工作在食堂
几千职工的伙食
全靠着我们
精心调理
保质保量
鼓风机欢唱
让炉火烧得更旺
精心制作出的佳肴
不但美味
而且飘香在物资短缺的年代
我们办起了农庄
我们修筑了鱼塘
肉食水产蔬菜
得到了充分保障
春华秋实
柑橘飘香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
我们从事平凡的工作
但从中感到无尚荣光
我们这一辈
造就出汨纺精神
展示出工人力量
每年春节
全厂职工会歺
大家欢聚一堂
书记厂长
即席演讲
激励职工
斗志昂扬
怎能忘
河边筑堤
我们熬制姜汤
送到堤上
防空洞内
劳动的热情
无比高涨
业余时间
把洞从河边
挖到了操场
……
万千思绪
象劲风一般
在脑海荡漾
一夜未眠
起床推窗
小边山的晨风
象母亲一样
撫模着远道而来的
儿女的脸庞
《汨纺情你我她》
宋光辉
你从革命老区走来,
藏着红色的记忆;
我从田埂上走来,
背着一身泥土的芳香:
她从高等学府里走来,
揣着知识的种子;
我们从四面八方走来,
缘聚在小边山上,
用青春,智慧和汗水,
打造了洞庭湖畔
一颗璀璨的明珠。
春花秋实,
暑往寒来,
弹指一挥间,
几十年过去了,
八十的翁,
七十的妪,
六十的后生,
汨纺情,
更胜当年。
汨纺情,
春蚕的丝
蜘蛛的网
清澈的泉
爱晚亭的枫叶
湘江的水。
汨纺人
汨纺情
汨纺精神
永不熄灭的启明星!
《汨纺的魂》
日月新明
在柔和的阳光中
走来一群七,八十岁的
年青人
淡淡的微笑儒雅的风姿
谈笑风声热情相拥
你以为他们是文人墨客
他们只是汨罗纺织厂的
退休工人
他们一掷千金呼朋喚友
只为了
聊聊过往
不忘各自青春的容颜
令人啧舌退休了怎么
还这么凝聚热情
须不知这便是
汨纺情结下的不懈真情
他们人才济济
有作家
有画家
有诗人
有舞者
有金牌主持人
谁说他们垂垂老矣
他们还那么年青
活泼轻盈
步履从容
汨纺的人
汨纺的情
汨纺人的精神
是不朽的魂
《忆汨纺初创》
刘源林
九二老翁站塔前,
说与旁人六七年。
那年风色寒于水,
一群雏儿正青年。
大者不过二十许,
小者垂髫才及肩。
厂里无砖空四野,
肩头扁担压成弯。
河滩取泥和汗作,
手捏脚踩筑坯坚。
窑火夜烧天半赤,
衣衫汗透又霜沾。
姑娘挽袖搬砖石,
小伙裸身推土车。
二两粮票分着吃,
半块红薯暖邻娃。
“自力更生”墙上写,
字字磨得亮如霞。
铁锹掘开千亩地,
纱锭初装第一家。
如今聚饮堂前月,
翁指灯花忆旧些。
倏忽流光近六旬,
非亲却似骨肉些。
老眼望穿人八九,
笑纹深里藏棉纱。
巴陵传作佳话频,
风景靓丽人称嗟。
都道此景真奇绝,
唤作汨纺现象夸。
谁说鬓边霜雪重,
腰杆还似那时斜?
纺机声在心头转,
不似而今说梦话。
莫嫌此诗语平直,
人间真味是粗茶。
《汨纺的水》
刘源林
是打玉池山冒过来的泉
沾着王母娘娘的仙气
是从稻禾的指缝里渗出来
带着泥块儿温软的叮咛
是顺着罗子国老街瓦檐滑下来
裹着汉楚的古韵神风
在小边山水塔蓄水池
轻轻巧巧撞了个满怀
用粼粼的光
细碎的响
把车间的日头
染得发亮
连纱锭转着的圈儿
都洇着潮湿的甜香
水珠儿在纱线上
打了个结
蒸汽便追着织机的影子跑
少女的发梢沾着雾
指尖缠着纱线绕
眼波比染缸的水更柔
小伙的肩膀抵着辊
汗珠砸在机台响叮咚
心跳撞着齿轮蹦啊
几十载光阴
就这么淌啊淌
汨纺的水哟——
是冷却塔吐的雾 漫过她的眉梢
是织机上翻腾的瀑布 映着他的腰
是前纺滚动的棉花 裹着春的潮
杨卫星的那杯水
晃着月 能听到小伙的心跳
这汨纺的水
这水做的光阴
这光阴里缠着的牵挂
似一汪化不开的柔
漫过岁月的虹
融着她的眼波 他的叮咚
也谈"汨纺现象"
吴灿灿
在那美丽的洞庭湖畔,
汨罗江旁,
有一座日夜机器轰鸣的纺织厂。
八百知青八百兵是它的底蕴,
它的能量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抓革命促生产"的旋律
清晨在小边山奏响,
机器的轰鸣声中完成了军工,
完成了民用,
还把产品做到了大洋彼岸,
做到了世界各个地方!
改革,改制浪潮汹涌,
大家无怨无悔,
打起背囊。
今天,
我们在异地相聚,
笑容还在,
头发却是闪着银光。
大家相拥相望,
互述衷肠!
有人探讨为什么有这动人的"汨纺现象?"
其实简单:
汨纺人经历了时代的淬火,
沐浴过小边山美丽的霞光!
在心灵最深的柔软处,
留着真情与理想!
海马体中的那份记忆,
我们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
柔情似水,
意志如钢!
《纺织女》
王建平
金梭银梭
织着晨光
清晨,你织的布
是东方一段锦
金梭银梭
日夜在梭
夜晚,你打的结
缀在西天新月里
那一串串结
是你一颗颗
剔透的心
缀着斑斓的梦
父亲的扳手
交给儿子
妈妈的梭子
传给女儿
《边山记忆》
冯卫国
纺织机的轰鸣静默了
小边山枕着洞庭的雾气
它弓起的脊背托起营田古镇
托起水光斑驳的岁岁年年
晾衣绳上蓝印花布
渐渐褪成云朵的形状
在风里轻轻拍打
时光的翅膀
厂区围墙的缺口处
夜灯如未阖的眼
铁门内絮语不断
是织机在清点旧梦
当炊烟斜落湖面
青石板上泛起月光的涟漪
我拾起零星的灯影回家
衣襟沾满细碎的银
岁月流过长街深巷
纺织厂沉入记忆的漩涡
唯有山影还在水面
写着没有地址的信
拆开半生的云雾
掌纹里藏着旧时路
小边山依然泊在岸边
守着浸透夕照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