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香茶韵浮来青
王晓瑜
结缘浮来青
公元二零一九年十月,金秋时节,果蔬飘香,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这时我有幸接到被邀请去莒县浮来青集团采风的好消息。得到这样的佳讯,不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吧,亦是兴奋的有点夜不能寐。一则浮来青和我老家临沂毗邻;二则浮来青最初隶属临沂;三则如今的浮来青隶属于日照市。临沂是我的故乡,日照又是和我有着深厚缘渊的地方。故而,还未启程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惬意。
当我与一名文友在莱芜长途汽车站乘坐公交车向浮来青出发时,那种兴奋的劲头儿依然如初,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青春年少时。然而碰巧了我们乘坐的那班车没走高速,还是走原来莱芜至日照的老路线。看到远近五颜六色的秋景,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国画,令人心旷神怡。可是由于汽车从上午11:30分启程颠簸了近5个小时才到达莒县汽车站——在后来的路途中我竟出现了晕车的无奈,故而兴致大减。
待到浮来青工作人把我们接到浮来青茶种植基地(浮来青生态园度假村)时,一下车,一股股含带着茶叶香的清爽清新脱俗的气味儿迎面扑来。一阵深呼吸,霎时,清爽的新鲜空气把五脏六腑清洗的透彻明净,一路的颠簸晕车一扫而光。我站在浮来青生态园度假村门前,甚是激动:我一直以为只有在远离人烟的沟谷山壑、原始森林等才有如此圣清新的空气,没想到在莒县较为平坦的浮来山丘陵一代,竟有如此一片世外茶园——浮来青茶种植基地。难怪浮来青老总卢宝春懂事长的微信名叫山青茶绿啊,哦,果真名副其实!此处真可谓是莒县之地的绿色呼吸之肺。除了这难得的新鲜之空气,门前树林里的百鸟鸣叫、清脆的鸟鸣声像交响乐协奏曲,此起彼伏,令人心悦目名。汩汩流淌的泉水,叮叮咚咚地奏着凯歌,仿佛在迎接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被风儿吹拂着的树叶,不间断地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像是一排排风铃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响声,这只有在静极了的森林或者山野或者小桥流水绿树浓荫的村庄才有的声响,浮来青茶种植基地有之。这种久违的声音是我在老家院子里听到过的。这纯净自然交响曲,冷不丁的让人仿佛进入了花果山、仿佛进入了世俗之人难以到达的仙境。我想,在这种境地里长出的茶叶一定非同寻常,何以是“清香茶韵”能概括的了的。仿佛洪荒亘古、高低起伏的莒县浮来青茶园,每一寸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都已被茶树深深扎根其中……文友一句“姐,咱们去大厅登记吧”,把我从神游中拉了回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第一次见到浮来青就像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的模样,醉蒙了。今生我在等浮来(福来),浮来(福来)今生亦等我。刹那间,我的眼睛一阵湿润,在这恰到好处的时节,我有机缘幸会宿命中的浮来(福来),亦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初识来青茶
当天晚餐之前,我和文友到浮来青度假村西侧散步,一片片绿色茶树映入眼帘。有的茶树还开着淡雅乳白的茶花。茶树相隔不远处就有一个小正方形的黄色板立在茶树之间,走进细看,黄色小板上有一层稀稀疏疏的小虫子。我们猜测这是采取无污染生物杀虫技术,以保护茶叶本色品质的茶业种植方法。
浮来青地处日照市莒县,莒县乃春秋战国莒国之地。据说来此地会有“一莒成功”的妙处。莒县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千年古刹定林寺、千年古观朝阳观、世界之最檀根王,浮来山生长着天下第一大茶树,浮来山盘踞、雄卧着穿越4000年风雨甘露的天下第一银杏树,一颗银杏树伴随中华文明五千年,长生不老,实乃天地灵光所赐!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茶叶,一定也是汲取了这方土地上的灵气与精华了吧。
10月26日上午,我们跟随浮来青工作人员观光游览茶叶园。绿色茶园一眼望不到边,当我们来到被一片片松林环抱的茶园时,工作人员对我们说,1956年毛泽东到青岛开会时说,山东人口多,爱喝茶,历来重视茶文化,尝试南茶北引吧。有关人士查阅有关历史文献,发现黄河流域最初有种植茶叶的记载。山东人自古素有饮茶习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备茶亲和,与茶相谐。客来泡茶是山东人自唐宋延续下来的民俗和礼仪。
当我们问及讲解员:茶园种植基地内为何保留原本的土路呢?讲解员说:为了保持茶园内的原生态风貌,茶园内的道路全部是“本土化”,一律不进行硬化,保持天然的水土润本色。漫步在茶园弯曲小路,一派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仿佛让人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天然圣洁而未被人为改造之境地。
浮来青茶叶素有“黄帝女儿不愁嫁,销售遍及大江南北”的美誉。 浮来青集团生态有机茶园2000亩,基地茶园10000亩,是一家集科研、生产、栽培,加工,销售、示范,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餐饮服务于一体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是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2001年6月,在日照市首届名优茶评比中,"浮来青"绿茶荣获日照绿茶之冠。2006年12月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被评为日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单位;2008年始通过有机食品转换认证;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茶叶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茶产品名录入编,全省仅三家,浮来青占其一入编;2010年被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命名为国家级茶叶生态示范园。浮来青品牌茶曾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第四、五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浮来青生态园度假村在万亩基地茶园的基础上被打造成的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品茗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
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划分为综合服务区、度假村、水岸风情商业街、浮来茗香区、休闲娱乐区、红色旅游区六大功能区。近年来浮来青旅游度假区的功能设施日趋完善,真人CS项目为游客带来惊险、刺激的体验,莒县抗战展览馆是莒地红色旅游爱国教育阵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并作为山东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于2017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为纪念南茶北引六十周年,南茶北引纪念馆亦正式对社会开放。2017年浮来青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
赏茶、采茶、品茶、古韵隽永的茶艺表演、夜幕下的篝火晚会、山东省首家四季滑雪场,让您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人茶相谐出传奇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突破,每分每秒,我们都在收获,奖牌记载了浮来青人奋斗拼搏的足迹!”这样的赞誉或许是对浮来青人只争朝夕精神的最朴素的描述。
解密鲁茶渊源,探寻峥嵘岁月里的传奇,品味山东茶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进南茶北引这段珍贵而难忘的历史记忆。
在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下,1956年至1965年,青岛、临沂、日照、莒县等地先后从江南引进茶叶种植,获得了一定成功,部分茶叶存活下来。可是几十年不遇的寒潮突然袭击,致使成片的茶叶被冻死,甚至有的茶园整体被冻坏,再加上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南茶北引受到了第一次严重挫伤。莒县浮来青茶同样经受了严峻考验。
浮来青茶厂有着悠久的历史,前身为临沂地区茶叶研究试验站,始建于1978年6月,是长江以北惟一的茶叶研究机构,后因行政地域变更移交给莒县管理。1993年,莒县县政府将其移交给夏庄镇政府管理,此后茶试站、站属茶厂、夏庄镇茶厂合并,成立山东浮来青茶厂。
1976年,1979年发生了南茶北引以来的二次较大冻害,全省80%的茶园被迫进行了台刈和重修剪。通过冻害调查结果可知,立冬左右浇足越冬水,基部培土,搭防风障,效果颇佳。
南茶北引成为颠覆茶业种植历史的传奇,60年风雨沧桑,经过几代茶人的含辛茹苦的耕耘,如今山东茶已在齐鲁大地深深扎根。
说起浮来青茶,自然就想起现任浮来青集团懂事长卢宝春,他1.86米的个头,其气质与人品如同浮来青的茶品。都说山东人实诚憨态可掬,他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初次见到他,他一脸的谦卑与不善言辞,典型的“沂蒙山人”淳朴厚道的格调。从衣着相貌上看。他给人一种“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敦厚凝练踏实的性格。
他就像茶文化战线上的一名旗手,虽不善言辞,低调谦卑,却每时每刻描绘着祖国茶文化的现实与未来,抒发向善向上的古朴情怀。
他有一种别样的气场:他的古朴谦卑中隐忍着不向命运低头的霸气。他深层的气质里有一种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的气韵。他是那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他的世界里没有浮夸、虚头巴脑的诡异。
他是一个热心人,有情有义,没有架子。
他的气质里还隐隐约约向人们透露:他是一个讲原则守规矩的人,不逢场作戏,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企业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呢。正是这位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当家人一步步带领员工做大了浮来青茶产业。
茶叶科技人员及工人不分白天黑夜,管理涵养茶树就像照料婴儿一样精心呵护。经过多年引种实验,种茶人的滴滴汗水变成了累累果实:对茶树安全越冬和高产培植管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密植矮化栽培、深沟浅播、土墩深播保苗,春肥足、夏肥巧、秋肥控、冬肥保等。
经过茶海松涛园,讲解员告诉我们:上个世纪60年代没有大棚种植防护体系。所以种植松林,松树自然成长对茶叶存活生长起到挡风挡尘防寒取暖的作用,地下铺设灌溉体系实灌溉施。3至5亩作为一个种植单元,中间松林隔开。目前冬季早已采用给茶园盖竹弓朋,给茶叶取暖。阳历10月中旬灌水施肥,以保证茶叶有充足的养料。茶园东西北三面环松,每一个茶园南面不种松树,以保证充分的阳光供茶叶生长。
目前所有的茶园一律采用有机管理模式,人工除草,不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用发酵好的豆饼作肥料。保正整个茶园无任何农药残留。
山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山东成为我国茶叶能够生存的最北区域,在促进茶叶进化、传播、种植方面彰显了独特的优势
历经60多年的不懈努力,齐鲁大地已遍布茶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茶”大本营,而浮来清茶也成为日照绿茶中的姣姣者
清香茶韵
茶香茶俗茶礼,礼敬来宾客。茶人茶事茶情,情至浮来青。
讲解员说,浮来清茶从十月底到来年的五月份才开始摘叶,生长期长,阳光充足,因此浮来清茶比南方茶叶芽肥厚、耐泡、香气高。浮来青茶叶采用新鲜嫩叶,不添加任何色素,保存原料的天然性与纯洁性,茶香清新,老少皆宜。
浮来青茶叶外形:绿中泛微黄,条形紧结均整绿。其四大特点:绿,青翠多豪;醇,汤色明亮;香:味道醇甘宜人、入口柔和;净:无任何污染。
浮来青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高档浮来青茶通常指的是名优绿茶,鲜叶原料细嫩或肥嫩,含芽率高,一般为一芽一、二叶。外观色泽嫩绿或翠绿,有些因满披白毫而呈银绿色;香气以嫩香为主,兼有花香或清香,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爽,回味有余甘。
中档浮来青茶鲜叶原料尚嫩,以一芽二、三叶为主,兼有嫩的单叶,芽稍显瘦。外观色泽以深绿为主,白毫较少;香气常带高火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欠鲜爽。
有人赞叹浮来青茶:“从来佳茗似佳友,来試点茶三昧手。独携天上小团圆,忽闻浮来挽客留。”“抚云亭坐抚云台,茶意浮来七碗催。放眼因何人欲醉,一山风物藏千杯。”“山原深处度松声,才得香芽泛玉英。待客细泉应有意,浮来青色不须烹。”
知浮来青意,品浮来青茶:焚香除妄念,冰心去凡尘。玉壶养太和,清宫迎佳人。甘露润莲心,凤凰三点头,碧玉沉清江,春波展旗枪,慧心悟茶香,淡中品致味,自斟乐无穷。
此行浮来青,涵养知茶好茶爱茶情。 我亲自泡一杯浮来青茶,嗅其香气、尝其滋味、观其汤色。一霎那, 杯中浮来青娇容婆娑、仪态万千,片片嫩叶与水相遇,灵气十足,勃然生机一片,一片片茶叶在杯子里竖起身子,鲜活了起来。浮来青茶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曾经据说茶叶也是使用农药的,而茶叶应是有正统血脉的,是一脉相传的,任意使用农药,是对茶血脉的割断、践踏与忽视,茶魂也不知所往……所以,我常常一喝起茶来,心中总有一种块垒,难道浓郁的茶香里也有“药”吗,热水中缭绕升腾的茶叶仿佛变成了一束束带着刺的玫瑰。结缘浮来青,心中之阴影退却,还茶香以柔和纯情,人茶相谐,乐在其中。
从浮来青返回莱芜后的一天晚上,我做梦乘着一匹绛红色骏马再次向浮来青生态园度假村飞奔而来,卢宝春董事长站在浮来山茶树王旁边,微微笑着,询问我写了什么文章,我说:你看,文章藏在茶树王的目光下…...
2019.10
王晓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