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月光下的荷塘
文/吴先和(湖北)
一阵夜风吹来
荷裙荷花在月光下
翩翩起舞起来
月色里荡着韵律
一只青蛙浮出水面
轻轻地一跃,便落在
一片舞动的荷裙上
仰面而躺,翘起二郎腿纳凉
几朵荷花见此
禁不住眯眯笑起来
这只小青蛙
真是会享受的小精灵
几颗萤火虫
从荷裙间飞出
在上空闪着亮点
如同游动的小星星
风儿就那么吹着
荷裙荷花就那么舞着
小青蛙就那么晃着
萤火虫就那么飞着
哎呀呀
这月光下的荷塘啊
被夜风撩拨
完全醉了……
故乡的明月
文/吴先和(湖北)
坐在后院的石桌边
月光从山顶上泄下来
在后院里晃晃荡荡
院角桂树的影子渐渐地长了
不知过了多久
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从墙外来到墙内,月光里
一只黄鼠狼溜进院内的瓜地
墙外竹林一棵竹枝发生响动
碎了一地的月光
那是斑鸡被什么东西惊醒
两只影子掠过竹林上空
风来了,撩着屋檐上几只风铃
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铃声
在明月里悠悠荡荡
一会,随着风去了远方
石桌上一壶绿茶凉了
品一口,茶香和茶的微甜
在我嗅觉和舌尖上溢开
这院落和明月成了记忆里的思念
老家门前那棵老槐树
文/吴先和(湖北)
老槐树有水桶般粗
深深的皱纹爬满一树
历经一百多年沧桑
刻着我家六代人的成长史
树苗是曾祖母的嫁妆
算是曾祖父曾祖母的婚姻树
如今树高超过老家屋顶一大截
像一把巨型的伞遮挡着风雨
儿童时,每年四五月间
祖母搬出梯子,摘下一串串
洁白槐花,用它炒鸡蛋
一碗米饭眨眼间就下到肚子里
我中年,每年四五月间
母亲总从老家送来一筐槐花
亲自给我清炒一盘
酒比平时总会多喝三两
如今,我所有的前辈
长眠在后山的坡上
唯有这棵老槐树
还在守护着我的老家
老家和门前这棵老槐树
成为流落他乡人思念的地方
我每回一次老家,在树下
都会闻到槐花那阵阵的清香
哦,我的老家
和我老家门前那棵老槐树
您永远是我记忆里最美的诗行
是我乡愁里永不凋谢的芬芳……
清水塘
文/吴先和(湖北)
老屋的门口前
有一口半圆形的水塘
水至清,能见
两米多深水下的鱼虾游玩
水源是山上下来的泉水
四季清水荡漾
村庄的风景倒影在塘底
滋润着几十亩农田
塘岸边的青石板
被洗衣娘搓得溜亮光滑
那早晨的木槌声
总在满塘的涟漪里盘旋
一些农家生活趣事
常在水面上打着漂儿
清脆悦耳的笑声
随水漂进稻田里
一到夏天傍晚
便是男人们的天然浴场
水中那些嬉嬉闹闹
抚平一天的疲劳
清水塘,清水塘
是我儿时玩耍的乐园
如今,却成了一个游子记忆中
一种不可磨灭的符号……
在热浪中的拆模者
文/吴先和(湖北)
昨天用来浇灌柱子的模板
今天被你们一块块拆下
屋内的高温蒸得体内的水溢出体外
工作服如被水浸泡过后裹在身上
头顶的汗与脸上的汗汇合
形成无数条小河流,淌过颈部
淌过胸膛,淌过裤裆,落到地上
你们正在用生命的极限
来填满一家人生存的需要
为了家,生命像一条毛毛的虫子
有人倒下,引来一阵慌乱
倒下者被滚烫的风吹醒
站起来的正是那个倒下者
咚咚的拆模声,又在
热浪里彼此起伏……
白莲上的红蜻蜓
文/吴先和(湖北)
一只红蜻蜓
落在一朵洁白的白莲上
成为洁白中的小不点
风摇着白莲花
红蜻蜓晃悠
双方一副沉醉的样子
这幅美丽的夏图
是红蜻蜓点缀了白莲
还是白莲衬托着红蜻蜓呢
也许都不是
或是大自然在利用身上的物
作一张自己喜欢的画
站久的红蜻蜓
起飞一下
又从另一个角度落下
这也是一副美画
只是画中红蜻蜓成为主角
白莲甘做了一张画纸
采一束紫薇,让芬芳溢进心间
文/吴先和(湖北)
不像桃花李花梨花那样
在春天里怒放争艳
却选择在流火的七月
开成热浪里一束鲜艳的紫色
太阳炽焰
把叶片烤得发软
而你啊,在烈日中
笑得如此灿烂
用你的容颜
点缀夏天
陆地有你,水中有荷仙
构成了夏的艳阳天
去路边采一束紫薇花吧
插在书房的花架上
让这美丽夏花的芬芳
溢进读书人的心间……
文/吴先和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吴先和,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从事行政工作,著有散文集《领悟人生》、《秋思》、《激扬的音符》,纪实文学集《捡来的富翁》,长篇小说《围城外的情人》等。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