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大明湖:一泓碧水映诗情
天 琮
2025年7月12日,正值我们高中毕业50周年,我们在济南的五位老同学相约重游大明湖。从东门步入,沿着湖面东岸,湖风拂面,荷香沁心,仿佛时光倒流,青春的记忆与眼前的美景交织,令人感慨万千。

碧波千顷,诗韵悠长
大明湖的夏日,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一池清荷。宋代诗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曾写下“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华开”的佳句,道尽了大明湖荷花的清丽之姿。今日湖上,荷花依旧亭亭,粉白相间,与碧绿的荷叶相映成趣。我们漫步湖畔,微风拂过,荷香扑鼻,不禁想起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份悠然自得,千年未变。
湖光山色,古人遗韵
大明湖不仅以荷闻名,更因湖畔的古迹而富有诗意。历下亭畔,杜甫曾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赞叹;而北岸的铁公祠,则纪念着明代忠臣铁铉,清代王士禛曾在此赋诗“铁公祠下路,犹记昔年游”。站在湖边,遥想古人登临赋诗的情景,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他们共赏这一湖风月。我们几位老同学在历下亭处小憩,谈笑间,仿佛回到了当年课堂上诵读古诗的时光。

超然楼阁,盛世风华
行至超然楼处,我们虽未登临,却远远望见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巍峨楼阁。它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尤其在阳光下更显古朴庄重。楼高五层,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如今已成为大明湖的标志性建筑。站在远处眺望,整座大明湖的轮廓尽收眼底,让人不禁遥想古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我们几位老同学在楼前驻足眺望,笑言:“当年读书时哪敢想,老了还能站在这么美的地方怀旧!”

荷风送爽,游人如织
如今的夏日大明湖,游人如织,或泛舟湖上,或漫步堤岸,或远眺楼阁,皆能感受到一份清凉与诗意。我们虽未租小船,却望见湖面上几叶扁舟轻轻摇曳,画舫穿梭其间,船桨划过水面,荡起圈圈涟漪。元代赵孟頫曾写“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虽是写春景,但夏日的湖光山色同样如诗如画。微风拂过,荷香扑鼻,让人忘却尘嚣,沉醉其中。
午餐相聚,湖景相伴
时至近十一时,我们移步至大明湖东岸的鹊华居。这家老字号餐厅临湖而建,推开雕花木窗,满眼皆是湖光潋滟。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细碎的金光,远处的游船如点点墨痕,晕染在碧蓝的画卷上。
我们围坐圆桌,一边品尝着地道的明湖烤鸭——脆亮的鸭皮泛着诱人的油光,搭配甜面酱与葱丝,裹入薄饼的瞬间,香气便在唇齿间绽放;一边透过落地窗欣赏湖景:远处超然楼的飞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檐角的风铃随风轻响,仿佛在低吟一首古老的诗;近处荷叶田田,粉白的荷花点缀其间,偶有画舫划过,在湖面拖出长长的涟漪,将倒映的山影揉碎又拼合。
谈笑间,时光悄然流逝。推杯换盏间,酒酣耳热,话题从诗词歌赋到人生际遇,从湖畔往事到当下趣闻,笑声不断,杯盏交错。我们沉浸在美食与美景的双重享受中,竟未察觉时间已悄然滑过两个多小时。待到起身离席时,烈日已攀上中天,炽热的阳光洒在湖面上,将整片湖水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芒。
回望餐桌,杯盘狼藉间却盛满了欢愉——几片残留的鸭肉、几簇碧绿的菜叶、半盏清茶,连同窗外依旧粼粼的波光,都成了这场相聚的见证。而湖上的清风,仿佛还萦绕在指尖,带着一丝微醺的惬意,将这一刻的美好酿成了最温柔的记忆。
大明湖的夏天,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的沉淀。在这里,每一缕清风、每一片荷叶,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诗情与今人的闲适。而超然楼的加入和作家、诗人宋俊忠《超然楼赋》的广泛传播,更让这座千年园林焕发出新的魅力。若得闲暇,不妨亲临湖畔,感受这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清凉。
2025年7月13日/乙巳六月十九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