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退役军人,从硝烟弥漫的南疆战场,到阡陌纵横的乡镇基层;从情系桑榆的老龄事业,到心系国防的拥军前沿,他始终步履铿锵,初心如磐。他是战场上的白衣勇士、基层建设的实干者、老龄工作的“孺子牛”、爱国拥军的“排头兵”。他用近四十年的奋斗与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一、烽火青春铸忠魂
1983年,他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内蒙古某部,他先后担任高炮手、卫生员,并刻苦训练,磨砺意志,报效祖国。1984年9月他主动请缨,奔赴中越边境自卫防御战前线。在法卡山、金鸡山阵地,他身兼卫生员与报务员两职,白天冒着炮火观察敌情、穿梭于战壕救治伤病战友,夜晚警惕地站岗放哨,守护阵地安全。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因表现突出,火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忠诚的信念深深镌刻在军旗之上。部队凯旋后,他被调至政治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组织的信任是他笔耕不辍的动力。他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通讯150余篇,荣立三等功,用手中的笔为部队强军事业鼓与呼。
二、躬耕桑梓践初心
1988年10月,他脱下军装,转业回到家乡汉中南郑(县),被安置在民政局从事救灾工作。四年间,他心系群众疾苦,深入全县乡村查灾核灾,奔波在救灾一线,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恢复,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成绩,获得组织的肯定和信任,并被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此后,他先后担任黄官镇副镇长、团堆乡乡长、濂水镇副镇长、两河乡党委副书记等职,在多个乡镇岗位上,扎根基层,苦干实干,为地方发展倾注心血,并受到群众的爱戴。
2004年10月,他被任命为县老龄办负责人,同时肩负起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任。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他秉持“一切为了老人,一切为了下一代”的理念,真抓实干,求实创新。十年如一日,他全身心投入,推动南郑老龄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深化细化、并取得实效。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南郑县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他个人也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殊荣;同年年底,南郑县又被陕西省文明办、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他本人获评“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2013年8月,他调任县民政局副局长、双拥办主任。岗位虽然变了,但他服务国防、关爱军民的赤诚之心不变。他用心、用情、用力投入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工作,积极为部队排忧解难,满腔热忱地为退役军人办实事、做好事,架起了军地军民连心桥。2019年8月,他因工作成绩卓著,被汉中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授予“全市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三、霞映天汉续华章
2022年2月,他从领导岗位退职,但“退职不退志”,奉献的热情丝毫未减。他积极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牵头组建了陕西省首家县级爱国拥军社会组织——南郑区爱国拥军促进会,并担任名誉会长。五年来,他与促进会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克难奋进,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社会化拥军活动:走访慰问参战老兵和生活困难老人逾百人,传递社会关爱;组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团,深入全区12所中小学校作报告,使1.5万余名师生深受教育;组织编撰并印发《南郑军魂》一书,系统记载南郑英烈和优秀退役军人的光辉事迹及双拥工作成果,赓续红色血脉。

2024年10月,他勇挑重担,担任南郑区老年学学会会长。上任后,他迅速转换角色,将“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幸福老年人”确立为工作目标,带领学会同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为老龄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并潜心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其工作成果受到省市老年学会的高度评价。为抓好老年工作,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让夕阳更红、晚霞更美。
从青葱岁月到鬓染霜华,从铁血军营到服务地方,他从在职履职到发挥余热,他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为民服务”和“爱国奉献”这个核心。战场上的英勇、基层中的实干、岗位上的担当、退休后的奉献,串起了熠熠生辉的人生篇章。他,是一名永不褪色的老兵,是初心使命的坚定践行者。“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是当代退役军人永恒的目标。它将不断激励大家为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民族复兴而砥砺前行!
………………*………………*………………
本期责任编辑:巴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