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实文学:郝效德与他的作品
文/苏芳
三十多年前,我在《莱芜日报》发表一些拙文的时候,也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写的文章,那时的偏远山区,物质贫乏,文化读物更少,《莱芜日报》是我唯一可读到的学习文化的报纸,所以每看到一张都会细读一两遍,有些好文章读好几遍,所以对作者的印象很深,就像现在年轻人心里的明星一样,他们是我心中的偶像。那时很想见见一些老师,但那时交通不方便,我又严重的晕车,所以只是想想而已。谁知二十多年后,当莱芜市作协成立之时,我竟然见到了很多老师,后来并多次与他们一起采风写文章,近距离的接触后,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郝效德就是令人敬佩的老师之一。
他们官方简历:郝效德 男,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自1987年以来一直在原山东省莱芜市公安局从事新闻宣传和文学创作工作,后转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莱芜区大队工作,现已退休。他自幼酷爱新闻、文学、书法、摄影等艺术,并在市、省、全国报刊、杂志及电视台发表作品上万件,有多件作品获奖。出版有《郝效德文集》、《嬴牟奇案》。曾荣立山东省人民政府二等功一次;公安系统三等功五次。书法先后师从于刘汉民、亓汉友、刘京闻,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全省书法展,多幅作品获奖。2016年至2017年,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书法高研班沈鹏弟子刘京闻导师工作室书法学习并结业,作品入选中书协培训班毕业成果展。现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学院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文学学会理事、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
郝效德多才多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丰厚的生活经历和对文学艺术的挚爱,让他走上了这条文学路。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一些素材,经过整理,写成小说、散文、随笔等体裁的文章,给人以鼓舞、启示、教育,他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郝效德还擅长书法和摄影,他的作品多次在报刊和电视上发表,他在文学创作上多次获奖,并出版了《郝效德文集》和《嬴牟奇案》。
我有幸得到郝老师60万字的纪实文学《嬴牟奇案》,一部浸透了他半生心血的记实巨著。他在后记中写道:“……意图是让一些从事警察职业的人士能从中领悟学习到一些东西,借鉴到一些侦查破案的经验和做法,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侦查技能和水平。同时,能让更多的读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嬴牟奇案》这本书所写的135个典型案例,是我在公安系统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每篇文章都浸透着我的心血和汗水。该书不仅反映了公安民警大智大勇、除恶扬善、忠诚为民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记录时代,承载历史的作用。
忆往昔,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细细算来,自1987年至今,我已在公安战线走过了三十四个春秋。回首眺望,几十年的人生旅途,几十年的风雨坎坷,几十年的酸甜苦辣,犹如奔腾的流水一去不复返,留给我的只有回忆和印迹。有些回忆是美好的,有些印迹是痛苦的……虽说工作辛苦劳累,但凭着自己对新闻和文学事业的无比热爱与执着,咬定新闻写作不放松,爱好追求寻乐趣。三十几年坚持如一,三十几年辛勤耕耘,三十几年埋头苦干,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力量与快乐,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自信和有价值。特殊的工作岗位、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责任与担当,促使我对当时发生的每一起案件格外关注、格外敏感、格外上心。从采访到了解情况,到写稿,到完成,再到领导审批,最终到编辑,到文章见诸报刊。一次次采访,一道道工序,真像培育一棵棵小苗一样,春种夏播,春华秋实,写出了一篇篇具有影响力的报道,结出了一串串引人注目、令人喜爱的果实。当一篇篇案例报道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向人们展现的是公安民警忠于事业,履行职责,勇于担当,利剑出鞘,克难攻坚,破案如神,让一个个犯罪团伙毁灭,让一个个谜团大白于天下……”
细读这本书,会看到很多扭曲了人性的人们成了可恨的罪犯,令人愤慨,令人痛心。那些“三观”不正的人,那些在欲望面前犹豫的人,那些贪婪的人,那些放纵自己的人,那些心存侥幸的人,那些内心肮脏的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才强烈地认识到自律、自治、养性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郝效德勤劳善良,助人为乐,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帮助派出所、局机关处及民警撰写单位和个人典型发言、典型事迹材料,近40年来,共为单位和个人无偿撰写各类典型材料3000多份。他经常参加文化、书画下乡等活动,对一些向他求字的人都尽量满足,几十年来,他共无偿赠送书法作品4000多幅,为人题写书名20多部。
他小时候贴对联父亲不识字,那一年,把五个福字贴到了一个门口上。拜年时,有人耻笑说:“五福就是无福!”父亲打心里不是滋味。郝效德幼小的心被刺痛了,从此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也要学文化、学写字,不能再有“睁眼瞎”。因此,从上初中开始,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跟老师学写毛笔字。上高中时,为班里写宣传栏、办黑板报。从此,每年过春节,他都义务为村里的乡亲们写对联,心里升出无限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书写已成为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劳动。特别是近几年,他创作了很多书法作品,如他的百米长卷,是他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之一,每个长卷写了100首诗,共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这需要多大的耐性与毅力?这些长卷不仅展示了他的书法技艺,也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他写的马,充满了力量与动感,宛如一匹奔跑的骏马,看上去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给人以振奋,带着豪放与豁达,字如其人,尽现他本人的个性。还有他的很多书法作品,看上去热情洒脱,收放自然,美在连笔停顿中,既便是我们这些没有书法知识的人,也能心灵相通,产生共鸣。文化服务于大众,各种文化层次的人,需要不同的文化作品;各种层次的文化作品,服务于各种欣赏水平的人群。积极向上、阳光正能的文化,是引导人们生活工作的精神食粮。从这样的劳动成果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奋、热情、能干的警察,一个有志气、有理想、有恒心、有上进心又闲不住的人。
郝效德对于石头竟然也情有独钟,他已经收藏了数不胜数的各类奇石。我亲眼看到他对石头图案的独道眼光,在田家楼村赵先贵书记的宅外,他看到了一个石块上赫然写着草书的“舞”字,他一说,我们才看出来,果然一笔也不差,大自然的神笔,苍劲有力,神采飞扬。还有一块,我们左看右看看不出来,他围着石头转了一圈,看后,边指着边说:“一条真龙石,前面龙头龙须,脊梁在上面,龙尾在另一面,见头不见尾,真龙石。”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还有一块很奇特的石头,我们都看到上面是个鹿的图案,他后退一步看了看,走上前,边指边说:“还是一块鸳鸯石。”我们定睛一看,果然是一对栩栩如生的鸳鸯图案!听见他说:“快放到家里吧,多么吉祥的石头。”真是独具慧眼!
2025.7.3

作者简介:苏芳,网名尘溪,70后,曾在《莱芜日报》《农民日报》《时代文学》《当代小说》《莱芜文艺界》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章,在《人民网》、《时代作家》、《齐鲁文学》、《书山时光》、《牟国文学》、《彩虹平台》等网络平台发表文章。部分文章或获奖或编入书籍。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区散文学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莱芜区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区家庭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