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光山
7月12日的绵阳,先雨后晴。下午,南河桥上人流如织,汽车电车往来穿梭。
六时许,一辆电动车由北往南急速行驶。车上中间是一位母亲,前后坐的是小女儿和大女儿。
突然,一阵南风吹来,掀掉了前面小女儿的黑色遮阳帽。女孩啊了一声,电动车并未停下,疾驶而去。帽子“啪”的一声落到地上,又被风吹到马路中间。因为车流密集,没有人前去捡拾。如果贸然跑去捡,稍不留意,就会出现交通危险。
这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正由南往北步行。大概因为天太热,晒得他无精打采,脚步缓慢,满头是汗。然而他看到这一幕后,便停下了脚步,在桥栏杆边等。等车辆稀疏了,沉静地走过去,左手捡起帽子,又退回到桥栏杆边。他没有走,而是手拿脑帽子,顶着烈日,望着车流人流,默默地等待。
不久,一个大女孩走了过来,面露焦急。老头一看便知,这是姐姐来给妹妹找帽子来了,于是微笑着把手里的帽子递过去。大女孩把帽子接过来,给老头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离开了。老头似乎很轻松似的,迈开大步,向北走去。
如果是我,也是用左手去捡帽子。但是对老头的所谓“善举”,还是淡然处之的。因为如果是绵阳本地人遇到这事儿,她们早就转身南行,奔跑着,呼叫着,主动去把帽子交给帽子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