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笋率领越南党政代表团来到了北京,住在六所1号楼。
郭黑儿被安排在1号楼南边站游动哨。从1号楼南边侧门出来,有一排藤萝架直达喷泉池,上面爬满了碧绿的藤萝。这里视野开阔,宽阔的草坪上,种有海棠、木瓜、白皮松。
这一天,郭黑儿穿着一身崭新的礼兵服,扎着人造革皮带,别一支63式手枪,显得格外精神,跟5、60年代走红的电影明星王心刚的模样儿差不多。郭黑儿站在哨位上,多么希望能见越南外宾一面啊!毕竟在那个年代,国际交往不多。人们见到外宾,就像见到天外来客一样稀罕。
记得小的时候,郭黑儿曾经扛着红缨枪,参加了生产大队组织的儿童团,声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郭黑儿从小就对越南人民遭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深表同情,为越南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深感钦佩。
郭黑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天,黎笋同志在越南党政代表团其他同志的陪同下,由2号楼向1号楼走来。郭黑儿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外国人,心里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紧张。
其实,越南外宾的模样跟中国人差不多,特别接近中国广东广西人的模样儿。高高的眉骨颧骨,一个个长得精瘦精瘦的。只是穿着西装革履而已,跟北京人当时穿的一清一色的蓝色草绿色服装有所不同罢了。
黎笋同志的随员们一路说说笑笑比比划划地走近郭黑儿。黎笋走在最前面,显得和蔼可亲的样子,他笑眯眯地用生硬的中国话问:小伙子多大啦?想不到越南外宾会说中国话,郭黑儿啪地一个立正,回答道:首长,俺18啦!其实郭黑儿当时刚满17岁不久,按部队的要求不得把年龄说得小于18岁,特别对外国人更不能随便乱说的。
见到外宾的兴奋劲,特别是见到越南最高领导人,幸福感优越感一起涌上郭黑儿心头。下哨回到营房,郭黑儿赶忙把见到越南外宾的情况向朱分队长作了如实汇报。
朱分队长认为做郭黑儿的思想工作的时机到了,吃过晚饭他找到郭黑儿谈心,说,你看在部队当兵多么幸福,要是在农村,别说见到越南劳动党总*书*记,恐怕连外国人的影子你都难得见到!你说在部队不好好干,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吗?恐怕连自己的父母亲都对不起!你说是不?
郭黑儿想到也是,自己入伍以来,思想极为幼稚不老练,经常犯冷热病,爱感情用事,背思想包袱,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成长。郭黑儿向分队长表示,自己一定要珍惜在部队的大好时光,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和毛主席安全健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朱分队长对郭黑儿的态度很满意,并讲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那次也有一个越南高级代表团到中国访问,住在六所,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的,甚至更久。这些越南外宾,在故乡听惯了鸟语虫鸣。在北京,除了乌鸦和麻雀,其他鸟儿很少,他们非常不习惯。一次越南外宾提出要到北京动物园去参观鸟的天堂,听听久违了的鸟语。警卫团得知这一情况,马上派车,送越南外宾去北京动物园。当时北京的秩序比较好,车辆相对来说也不太多,没有实行像现在这样的戒严和车辆管制。当车队路过永定河大桥时,发生了一场车祸,主车与一辆行驶而来的货车相撞。还好,只是外宾的腿受了一点轻伤。这样的车祸,在外交事务上不能不算是一件大事。由于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他们也没有给中方出太多的难题,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不过,这位越南外宾只要一来到中国,本来没有瘸的腿也变得瘸了起来。其实,越南外宾是做给中方看的,说明中方的安全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朱分队长说,警卫工作无小事,不能有半点的麻痹和大意,要站好每一班哨,为党和毛主席争光啊!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
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
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