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好人” 谢晓钢:
笔墨绘丹心,大爱映山河
作者:守望
编审:涉江红帆
在中国画坛,谢晓钢的名字始终与 “坚守” 和 “温度” 相连。作为中国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以笔墨为舟,在传统与创新的长河中破浪前行;而作为被亿万网友点赞的 “中国好人”,他以善心为炬,在公益之路上照亮无数困境中的角落。他的人生,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国画,既有山河的壮阔气象,更有人间的脉脉温情。
笔底乾坤:从 “神童” 到画坛名家的坚守
1967 年 8 月 24 日,谢晓钢生于湖南耒阳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对纸笔有着天然的亲近。乡邻们至今记得,这个总蹲在晒谷场边用树枝画鸡犬的孩子,笔下的生灵总带着一股 “活气”—— 后来,这股 “活气” 成了他国画创作的灵魂。中学毕业后,他怀揣着对艺术的赤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徐悲鸿画室、李少文工作室深耕数载,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熔于一炉,逐渐形成 “苍劲中见灵动,厚重里藏细腻” 的独特风格。
他的画,是对生活最深情的凝视。《回娘家》中,农家女肩头的襁褓、鬓边的野花,藏着对乡土的眷恋,这幅作品 1998 年斩获中宣部 “五个一” 工程奖,让他在全国画坛崭露头角。2014 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晓钢作品集》。
他的《醉春图》里,牡丹与紫藤缠绕出生命的蓬勃,被匈牙利国会永久收藏,欧盟议会议员乌伊海伊・伊什特万赞叹:“这是东方美学的诗意表达”。此作品还获评 2024 年吉尼斯世界记录最终设计终身奖,2024 年 12 月 10 日,在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 50 周年艺术交流展上,《醉春图》被马来西亚总理收藏。而《洞庭波涌》中,湖光山色间跃动的渔火,是他二十余次踏访洞庭、蹲守渔船的心血结晶,画中每一缕水波都带着洞庭湖的晨雾与晚风。
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温琴佐・桑弗曾评价:“谢晓钢的作品价值百万”,但他更看重笔墨背后的责任。“国画不是孤芳自赏的玩物,要能照见时代,温暖人心。”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从艺四十余年的信条。
公益足迹:以画笔为翼,让善意跨越山海
“画好中国画,做好中国人”—— 谢晓钢的画室墙上,这句话被墨迹浸染得格外厚重。他的公益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触动,却延续成了半生的坚守。
震区帐篷里的 “向日葵课堂”
2008 年汶川地震后,谢晓钢带着 200 余套画具直奔灾区。在绵阳某帐篷学校,他看到孩子们对着黑板上的裂痕发呆,便用沾满灰尘的粉笔在黑板中央画了一片向日葵:“你们看,花盘永远朝着太阳,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春天。” 他教孩子们画新家、画笑脸,有个失去双亲的女孩在画纸上写:“谢老师的向日葵会发光”。离开时,他将随身带的 10 幅精品画作义卖,筹得 28 万元全部捐给学校,而那片黑板上的向日葵,后来被孩子们刻在了重建的教学楼墙上。
自闭症儿童的 “色彩疗愈师”
2016 年,谢晓钢在长沙创办 “湖南生命树学校”,这是当地第一所专门接纳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学校1。他发现这些孩子对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便每周抽出 3 天时间,手把手教他们用颜料涂抹情绪。有个叫 “小宇” 的孩子,曾三年不与人对视,却在第一次接触水彩时,盯着谢晓钢调色盘里的蓝色笑出了声。如今,学校已累计救助近 800 名自闭症儿童,谢晓钢个人投入的资金超过 300 万元,他说:“这些孩子是落入人间的星星,我不过是帮他们擦亮了自己的。”
十万张笑脸的 “记录者”
从湘西大山到洞庭湖畔,谢晓钢的画笔始终对准普通人。他为 100 多位孤寡老人画过肖像,78 岁的五保户周奶奶至今把画像挂在床头:“谢院长画的时候,连我皱纹里的泥都擦干净了”;他资助过 200 多名贫困学子,其中 12 人考入美术院校,如今成了乡村美术老师。
他长期投身慈善,40多 年以来通过书画作品拍卖变现,个人捐款救助白血病儿童、贫困学生、军烈属、五保户、孤寡老人累计约 一个多亿;研学助学自带艺考中国十大名校近 2 万多人,艺考生近 6 万人2。疫情期间,他创作《逆行者》系列画作,拍卖所得 50 万元全部捐给抗疫一线,画中护士的护目镜上,映着他特意点染的点点星光。
他的画室里,没有堆积如山的奖杯,却整齐码放着厚厚的捐赠回执单,每张单子背后,都是一个被温暖过的故事。
初心如磐:让美术馆成为 “爱的容器”
2020 年,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谢晓钢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美术馆。这座占地 2000 平方米的建筑,没有门禁,不收门票,墙上挂着他的《百善图》—— 画中既有孩童给老人让座,也有志愿者给流浪者送饭,每一笔都透着 “人间值得” 的暖意。
开馆三年来,美术馆公益接待群众 15 万余人次,举办了 48 场主题展览,其中 “乡村儿童画作展”“老兵肖像展” 等公益展览,让无数人在艺术中看见平凡的伟大1。他还在这里开设 “公益绘画班”,免费培训下岗工人、残障人士等群体,56 岁的肢残人士王建国通过学习,如今已能靠画扇面补贴家用,他说:“谢老师教我们的不只是画画,是‘就算翅膀断了,也能学着飞’。”
2024 年,谢晓钢美术馆更是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1 月 15 日,美术馆党支部携手中联重科相关党支部赴长沙白沙井社区走访慰问,捐赠价值 7 万元的物资。6 月 30 日,举办庆祝建党 103 周年书画展,公益展出作品 103 幅2。7 月 7 日,为支持岳阳团湖洲决堤受灾群众生活,美术馆捐款 2 万元,谢晓钢个人捐 1万元。
面对 “中国好人”“道德模范” 等荣誉,谢晓钢总说:“我只是个画画的,碰巧能用画笔做点实事”。他的画室窗台上,摆着一盆从汶川灾区带回来的兰草,如今已郁郁葱葱1。他常对着兰草发呆,然后铺开宣纸,或画山河,或绘人间 —— 山河里有他的艺术追求,人间里有他的赤子之心。
谢晓钢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学位,2025 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工程大学博士学位。2004 年选调到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工作 12 年,2016 年聘任为中国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任湖南女子学院教授。
他荣获众多荣誉,不仅是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共和国人民艺术家、国家对外友好大使,还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史特约研究员。同时,他担任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还是文化部高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协会会员等。
此外,谢晓钢在艺术领域活动频繁。他曾多次担任重要赛事评委,如 2014 年担任商务部世贸组织 “中华紫荆花书画大赛” 评委,2017 年担任教育部 “中国高等书法教学成果” 评委专家等2。还多次出席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如 2014 年出席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组织出访新马泰文化交流会,任文化交流团团长,2015 年被授予欧盟文化大使,2019 年被授予中泰友好文化大使等。
从耒阳乡间的 “小画童” 到蜚声中外的艺术家,从默默行善的普通人到众人敬仰的 “中国好人”,谢晓钢用一生证明:真正的伟大,从来不是站在高处的孤芳自赏,而是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既照亮艺术的殿堂,也温暖尘世的角落。他的笔墨,终将在时光里沉淀为不朽的印记;他的大爱,早已在人间播撒下万千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