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别人,是办成事的前提(散文)
文/张学礼(山东广饶)
暮色四合时,常看见巷口修鞋摊的老张收拾工具。他总把顾客留下的旧鞋擦得锃亮,哪怕鞋底只补了半寸胶片。有回问他何必如此,他指了指墙上"修鞋先修心"的字幅:"你敬人家一尺,人家才信你一寸。"这朴素的道理,藏着处世办事的密钥——尊重不是客套的寒暄,而是成就任何事的基石。
尊重是无形的桥梁,能在陌生人之间架起信任的通途。那年单位组织社区改造,起初居民们对施工方案诸多抵触。负责协调的李姐没有拿着图纸硬劝,而是挨家挨户听老人讲院里的老槐树有多少年轮,看年轻人手机里拍的雪后长廊有多好看。她把这些细碎的情感都记在本子上,最后拿出的方案里,不仅保留了老树,还在长廊边加了一排便民挂钩。开工那天,之前最反对的张大爷,主动搬来小马扎给工人看东西。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你真正看见别人,别人才会给你打开一扇门。"
职场中,尊重的力量更显珍贵。曾见过两个团队竞标同一个项目:A团队开会时,组长总打断下属发言,方案里满是"我认为""我决定";B团队的会议室里,实习生提出的青涩想法也会被认真讨论,最终方案落款写着"团队共创"。结果不出所料,B团队拿下了项目。甲方说:"从方案里能看出,你们懂得尊重彼此的智慧,这样的团队做事让人放心。"其实道理很简单:谁也不会愿意为不尊重自己的人全力以赴,而当每个人的价值都被看见,团队的能量便会像溪流汇聚成江海。
生活里的小事,更藏着尊重的密码。楼下的早餐摊,老板总记得熟客的口味:戴眼镜的姑娘要少放香菜,晨练的大爷爱多淋点醋。有人说他太较真,他笑着说:"人家来照顾生意,我多上心点是应该的。"就因这份记挂,他的摊子前永远排着长队。反观有些店铺,店员一边刷手机一边应付顾客,没多久就关了门。这世间的往来,从来都是相互的:你给别人一份体谅,别人就会还你一份热忱;你对别人敷衍了事,别人也不会对你真心相待。
想起弘一法师圆寂前,特意嘱咐弟子在遗体旁放一碗清水,怕蚂蚁爬上来被不小心压到。这份对微小生命的尊重,让人懂得:真正的尊重,从来不分对象,既见于对重要人物的谦逊,更显于对平凡个体的体谅。就像空气,平常时不觉珍贵,可一旦缺少,再宏伟的蓝图也会窒息。
我们总在追寻办成事的捷径,却常常忽略最根本的道理:事的背后都是人,人心的向背,全在是否被尊重。就像盖房子,尊重是地基,看得见的钢筋水泥是方法与能力。没有坚实的地基,再华丽的建筑也会倾塌。
所以,别总想着用技巧征服世界,先学会用尊重温暖人心。当你弯下腰倾听,当你记得别人的名字,当你珍惜每一份付出,看似在给别人台阶,实则在为自己铺路。这世上所有的成功,说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相拥,而尊重,正是那束照亮前路的光。
作者简介
张学礼,山东东营广饶县广饶街道人。义务兵五年,中共党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诗词学会会员、海河文学社顾问、东方诗人协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研究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编辑部编委、齐鲁诗风签约诗人,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协会理事、竹韵汉诗协会会员、东方诗人协会会员、东方兰亭诗社理事、东方兰亭诗社顾问,2021年诗歌被大型《民间优秀诗选》收录,荣获中国诗歌圈官网创作奖。个人著有《执韵》格律诗4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