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谢谢《泉城晨话》第443期
杨延斌
等待谢谢?听起来是不是挺别扭?别说你感觉别扭,我自己都感觉不顺耳。可是地域之大,人口之众多,稀奇古怪的事儿多得数不胜数。
按说,一个人得到人家帮助,及时说句谢谢是常理,可有些得到帮助的人,就是不往理上说。
我要说的事儿,其实不算个事儿。可要说不是事儿,却又是些让人常看在眼里,烦在心上的事。虽然是鸡毛蒜皮,却让人心里不悦。
如一日,一个老太太登上济南某路公交车。有一位年轻人,主动让了座后,站在了老人身旁。老人落坐后,把脸对着车窗外,就像啥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自始至终,老人连看都没看让座的年轻人一眼。有几个人注视着老太太,等待她对让座的年轻人道一声谢谢。
我从让座的年轻人神情判断,他好似也期待着老人一声谢谢。虽然按惯例,若老人真的说声"谢谢!”,年轻人会说一声"不客气!”,但“谢谢”和“不客气”,早已成为人世间的约定俗成,若该说谢谢却不说,就显得一个人四六不懂。
年轻人让了座,落座的老人说声"谢谢"是必须的。一声“谢谢”,一声“不客气”,双方少不了什么,也多不了什么,但却是不能省略的。该说谢谢的一方若不说,就不合情理。让了座的年轻人听不到“谢谢”,心里一定隐隐不舒服。我多次观察过,年轻人在公交上给老人让了座,若老人不说声“谢谢”,身边的乘客看老人的眼神里,都含着一个意思:咋连个起码礼貌都不懂啊?
人和人之间,从不认识到认识,往往只隔着一句话。公交车上让座的过程很简单:年轻人见老人上车,礼貌地让出座位,这是年轻人有教养。如果落座的老人说声“谢谢”,年轻人紧跟一句“不客气”,事情就简单开始简单结束。假设老人连声谢谢都不说,恐怕不止让座的年轻人心生不快,身边乘客也不会拿好眼神儿看老人。这个社会以敬老为荣,但对那些没个老人样的老人,不尊不敬也无妨。
即便人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受惠者也要说声谢谢。谢谢是对做好事者的肯定,包含着一方对另一方感激之情。而要不说声谢谢,做好事的一方,就会感觉不值得让座。
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社会道义,但不是法定范围内的必须。老年人得到年轻人的尊重,是一种民族道德的传承,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传播方式。受到尊重的老人,应倚老示好而不是倚老卖老。接受让座的老人,向让座者说声“谢谢”,不仅是对被尊敬的礼貌回应,更是对年轻人的一种认可。年轻人也需要一声“谢谢”产生的舒服感。假如老年人得到年轻人的敬重后,都吝啬到不舍得说声“谢谢”,就会在年轻人的心目中,产生“不该给他让”的心理暗示。所以,“谢谢”和“不用谢”,已经成为人们相互默认的心理契约。该谢的不谢是愚钝,该听的听不到易让人感到不爽。
有时人做了好事,心里也渴望一声谢谢。一日,我目睹一件事,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有个年轻女子登上公交车,她刚要坐下,忽见座位上有一部崭新的华为手机。那女子在喊“是谁的手机”时,一抬眼发现从此座位刚下车的老太太,牵着一个孩子的手,正想登上另一辆公交车。捡到手机的女子示意司机别开车,她要把手机送到那辆公交车上去。
那女子急急忙忙下车,跑到另一辆车门口,大声喊了几声已上了车的老太太,把手机交到她手里。而老太太接过手机,连看都不看年轻女子一眼,径直坐回座位,并把脸背对着给她送手机的女子。
我眼见做了好事的女子,一脸尴尬,不悦地回到车上。"那个老太太咋这么没教养?““瞅瞅这德性,她还领着孙子,可别把孩子带得不懂人事!这样不懂礼数的母亲,能教育出好孩子吗?"公交车上,对于这件不合情理的事儿,乘客们发出一大堆愤愤议论。看看,本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儿,却因少了一声“谢谢”而笼罩上阴影。这件事儿,不但做好事的女士需要一声"谢谢",就连看在眼里的乘客,也在等待一声"谢谢”!
看不下去的司机,无奈地摇着头,对做好事的女士说了声:"我谢谢您!"可不知咋的,司机这声递补的"谢谢”,倒让我感觉不是滋味。
毫无疑问,不管谁做了善事,都需要一声谢谢。
不知从何时起,有些人、尤其有了一把年纪的老人,连说声"谢谢“都很吝啬。诺大一个社会,"谢谢”不应成为稀缺。尽管人们常听到““不客气”或“不用谢”,但人们做了好事儿,还是需要一声“谢谢”的!说声“谢谢”,是展示一个人的诚恳和素养。说声“不用谢”,也是向人展示大度和虚怀。该谢的却不谢,是人格的不完整。而对致谢者说“不客气“或“不用谢”,是起码的教养。
我十几年前在腊山立交桥下,遇到一个打工者,他说要去工地,饿了没钱吃饭。我在饭店买了几个馒头一盘菜一碗粥。那人吃饱喝足站起身,我以为他要说声谢谢,他却一抹嘴转身就走。
正在我心里隐隐不快时,那人又回来了,直奔摊主问:我手机掉这里了,你看到了吗?
摊主一脸不屑地嘲笑他说:你这不是会说人话吗?他指指我说,人家管你顿饭吃,你连声谢谢不说就走。手机我拾到了,你得好谢谢人家,我就给你手机。
2025年7月13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首位特约专栏作家。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