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海浪卷走年轻的身影,当岸边的惊呼凝结成瞬间的凝滞,一位卖玉米的阿姨纵身跃入深蓝——这不是剧本里的英雄登场,而是青岛海边真实发生的生命托举。
刘玉荣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58岁的她,带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在危急时刻撕开了平凡的表象,让骨子里的勇敢与善良如浪花般奔涌。从纵身跃海的决绝,到托举生命的坚持,再到拒收谢礼时的朴实一句“谁见了都会这么做”,她用最本真的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四个字的重量。“玉米阿姨”的称谓里,藏着人们对这份平凡壮举的珍视。她让我们看见,英雄从不在云端,而在你我身边——可能是街角摆摊的商贩,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是在生活里默默打拼的普通人。当危难来临,他们心中的那份热肠与果敢,便会冲破犹豫,化作拯救生命的光。
这篇散文,作者以细腻笔触还原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更捕捉了善举背后的温度。在这个容易被喧嚣裹挟的时代,刘玉荣的故事像一粒饱满的种子,种在人心深处,提醒我们:善良从不是稀缺品,勇气也并非遥不可及。愿这份来自青岛海边的温暖,能化作更多人心中的涟漪,让互助与担当,成为人间常态。(474字)
【散文】
海浪中的生命托举
青岛“玉米阿姨”的善举之歌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青岛的七月,海风吹得人心里发敞。栈桥边的礁石上,总坐着卖玉米的刘玉荣阿姨,保温桶里的甜香混着咸湿的海风,成了海滨一道寻常的风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道每天与游客点头问好的身影,会在某个午后,化作浪涛里最坚定的锚,托举起一个濒于破碎的年轻生命。
七月的青岛,阳光倾洒在金色的沙滩上,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溅起晶莹的水花。海边熙熙攘攘,游客们沉浸在大海的魅力之中,享受着夏日的惬意。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营救,会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海域骤然上演。
那是7月7日的中午,海水在烈日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一位年轻的女游客,正满心欢喜地在海边拍照留念,手机里储存着她对这座海滨城市的美好憧憬。然而,意外总是猝不及防,一个海浪打来,她的手机不慎滑落,掉进了礁石缝隙间。女游客心急如焚,下意识地伸手去捡,全然没注意到脚下湿滑和汹涌的海浪。刹那间,一个更大的浪头席卷而来,将她卷入了深水区。
“救命啊!”惊恐的呼喊声划破了午后的宁静,岸边的人们瞬间慌乱起来。有人焦急地张望着,有人四处寻找救生工具,还有人匆忙拨打报警电话。但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大多数人只能站在岸边干着急,不敢轻易下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海边。她,就是刘玉荣,一位在附近摆摊卖玉米和冷饮的阿姨。此时的她,顾不上多想,迅速脱掉外套和鞋子,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海中,巧妙地利用岸上的一位好心游客及时抛来的一个救生圈。她的动作干净利落,那一刻,她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向着危险毅然前行。
刘玉荣,这位来自安徽界首的58岁阿姨,多年来一直靠着自己的勤劳努力,在青岛的海边经营着她的小摊位,为生活奔波忙碌。生活的磨砺没有消磨她的善良与勇敢,反而让这些品质在岁月中愈发熠熠生辉。她从小在水边长大,与水为伴,练就了不错的水性,可面对这波涛汹涌的大海,她也深知其中的危险。但当看到落水女孩在海浪中苦苦挣扎,生命危在旦夕时,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把这个年轻的生命救回来!
海浪一个接一个地扑来,像是想要阻挡刘玉荣前进的步伐。她在水中奋力游着,每一次划水都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海风呼啸,吹得她睁不开眼睛,但她始终紧紧盯着落水女孩的方向,没有丝毫退缩。当她终于靠近女孩时,发现女孩已经因为呛水和挣扎而失去了意识,脸朝下漂浮在水面上。刘玉荣的心猛地一揪,她不顾自己的疲惫,迅速将女孩翻转过来,让她的脸朝上,避免再次呛水。
然而,救援并没有那么顺利。海浪不断地冲击着她们,一个浪头打来,就会将她们冲开一段距离。刘玉荣紧紧地抱住女孩,用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保护她。同时,她还要防止女孩因为慌乱而抓住自己,导致两人都陷入危险。她一边奋力划水,一边安慰着昏迷的女孩:“孩子,别怕,阿姨来救你了!”
她拼尽全力游过去抓住女孩,然后将女孩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让她也抱住救生圈。有了救生圈的助力,刘玉荣稍稍松了口气,但她知道,还没有脱离危险,必须尽快将女孩带回岸边。
她咬紧牙关,双手用力划水,双脚拼命蹬着海水,向着岸边艰难地游去。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她的手臂渐渐酸痛不已,双腿也变得沉重如铅,但她心中的信念支撑着她,让她一刻也没有停歇。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们靠近了岸边。岸上的游客纷纷伸出援手,大家齐心协力,将刘玉荣和女孩拉上了岸。
上岸后的刘玉荣,顾不上自己疲惫的身体和被礁石划伤的双腿,第一时间查看女孩的情况。女孩因为呛水过多,呼吸微弱,脸色苍白。刘玉荣赶紧为她拍打背部,让她吐出呛进肺里的海水。在众人的帮助下,女孩渐渐恢复了意识。当她看到救自己的是一位陌生的阿姨时,泪水夺眶而出,她挣扎着起身,“扑通”一声跪在刘玉荣面前,泣不成声地说:“阿姨,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你给我的,谢谢你!”刘玉荣连忙将女孩扶起,温柔地说:“孩子,没事就好,快别这样,换做谁都会这么做的。”
这一幕,被岸边的游客用手机记录了下来。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刘玉荣阿姨跳海救人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网友们纷纷为她点赞,亲切地称她为“玉米阿姨”。大家被她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打动,也被她朴实善良的话语所温暖。
当天下午,女孩在医院检查确认身体无大碍后,特意买来了牛奶、水果,还在牛奶盒子里悄悄放了500元现金,再次来到刘玉荣的摊位前,表达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刘玉荣看到现金后,坚决地让女儿把钱还给女孩,她说:“我救人不是为了钱,看到你平安无事,我就放心了。”女孩家境并不富裕,刚大学毕业的她,500元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这份感恩之心,却无比珍贵。刘玉荣的善举,不仅挽救了女孩的生命,也让女孩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和善良的力量。
刘玉荣的家人得知她救人的消息后,既为她的勇敢感到骄傲,又为她的安危后怕不已。儿子担心地说道:“妈,你怎么能这么冒险呢?万一出了事可怎么办?”刘玉荣却笑着安慰儿子:“我知道你们担心我,但看到那个孩子掉进海里,我就想到了你们,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出事呢?再说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嘛。”女儿为妈妈感到自豪,她对妈妈说:“妈,你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5岁的外孙女也奶声奶气地夸赞姥姥:“姥姥真勇敢!”
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岛市南区委政法委、市南区见义勇为协会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联系到刘玉荣,开展“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申报工作,并于7月10日授予她“青岛市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她英勇行为的高度认可和赞扬,更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大力弘扬。
7月9日,界首市委宣传部慰问组一行专程赶赴山东省青岛市,看望慰问跳海救人的界首“玉米阿姨”刘玉荣,并为她送去鲜花和慰问金,向这位平凡英雄致以家乡的崇高敬意。
7月9日,“合新闻”“合肥晚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给刘玉荣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并奖励她5000元正能量奖金。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冷漠的时代,刘玉荣阿姨的善举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善良、勇敢和担当,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她虽然只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一位普通的摆摊阿姨,但在关键时刻,她却成为了拯救生命的英雄。她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善良和勇气不分职业、不分年龄,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传递爱与温暖。
此后,青岛的海边依然人来人往,刘玉荣阿姨也依然在她的摊位前忙碌着。但她的生活,因为这次救人事件,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她的事迹,路过她的摊位时,都会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有些人还会特意停下来,买上一根玉米或一瓶饮料,和她聊上几句。而刘玉荣阿姨,还是一如既往地朴实和谦逊,她总是笑着说:“这都不算啥,能帮到别人,我心里高兴。”
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刘玉荣阿姨会坐在摊位前,看着眼前这片曾经发生过惊险一幕的大海,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那个被她救起的女孩,一定会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开启新的人生旅程。而她自己,也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善良和勤劳,书写属于自己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
海浪依旧,见证着这一场生命的奇迹;海风轻拂,传颂着“玉米阿姨”的动人赞歌。这份温暖与力量,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勇敢地伸出援手,传递爱与希望。
夕阳把海面染成琥珀色时,刘玉荣的玉米摊前又排起了队。有人特意绕路来买根玉米,说要尝尝“英雄的味道”,她总是笑着摆手:“就是普通玉米,跟平时一样。”海浪还在拍打着礁石,像在重复那个午后的故事——原来最动人的英雄主义,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普通人在瞬间的抉择里,把别人的生死看得比自己的安危更重。这道藏在市井烟火里的光,会和青岛的海浪一起,永远明亮。(3130字)
【刘玉荣简介】
玉米阿姨,原名刘玉荣,女,是安徽省阜阳界首市东城街道居民,青岛栈桥李慰农公园附近街边卖玉米的摊主,现定居青岛市。
2025年7月7日正午时分,在青岛西陵峡路海边一女孩在捡落海手机时不慎被大浪打入海中,在附近卖玉米的刘玉荣立即跳入海中,借助救生圈将落水女孩救到岸边,用时仅1分钟左右。
7月7日晚,青岛全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同城热搜,引发无数网友点赞,大家亲切地称呼她“玉米阿姨”。(204字)
共3818字 2025年7月12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