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区:尹志红 报道
2025年7月12日,夏日阳光洒满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暑期青少年红色公益文明实践站的院落,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清扫活动正在这里开展。4名孩子跟着志愿者学习,化身“环保小卫士”,用小小的身影撑起了一片洁净天地。
“窗台要擦得一尘不染,桌子要擦到能照出人影!”志愿者负责人张泽琼带领志愿者及4名小营员忙碌着。大家踮脚够向窗台,袖子卷得老高,胳膊沾着灰尘,却挡不住眼里的干劲。他们组成的“清洁小分队”分工明确:有的用牙刷刷窗台缝隙,有的爬上桌子擦玻璃,有的蹲在楼梯擦护栏。最小的女孩才4岁,也像小大人般擦拭护栏。被问起是否帮家里做家务时,她回答:“我还帮妈妈洗碗呢。”稚嫩的童音感染着在场每个人。“快点干完,等上学时就能舒舒服服地住啦!”尽管汗水浸湿了头发和后背,大家却没有一个人喊累,还互相鼓劲。
另一边,村主任葛君勤指挥安装师傅切割钢板、钢管,手里握着扳手,汗珠顺着坚毅的脸颊滑落。听说村里王大爷为特训营捐了热水器却无人安装,平时忙碌的李师傅特意抽时间带工具赶来,边拧螺丝边说:“孩子们洗澡不方便,我们来搭把手。”他的活儿麻利又仔细。
三小时后,原本杂乱的教室变得窗明几净,楼梯护栏锃光瓦亮,热水器稳稳架在墙角,试机时喷出的热水氤氲着暖意。志愿者、小朋友看着劳动成果,爱心人士摸着调试好的设备,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村主任望着焕然一新的营地,满眼期待:“留守儿童来参加夏令营,有了干净环境和热水,定能住得舒心。”这场跨越年龄与身份的爱心接力正为特训营注入最温暖的底色,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责任与担当,体会劳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