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与心域的交响——评杨莹散文集《从长安出发》
庞进
地域,是作家生命根系的土壤。于鲁迅是绍兴的乌篷船影,于沈从文是凤凰的沱江波光,于莫言是高密乡的红高粱地,于贾平凹是商州的秦岭褶皱——而对杨莹而言,这片承载生命与创作的地域,便是长安,即沉淀着数千年沧桑风云的古都西安。
在《从长安出发》中,杨莹以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视角,用灵动雅致的笔墨,既勾勒出西安的历史肌理:是城墙砖缝里的岁月沉淀,是雁塔题名中的文脉流转;也描摹出城市的鲜活风情:是寻常巷陌里的市井烟火,是声光电动中的节奏韵律。尤其难得的是,她将个体的心灵轨迹——那些细微的震颤、隐秘的波澜、蜿蜒的纹路,悄然织入文字锦缎。于是,笔下的地域不再是冰冷的地理概念,而成为有温度、有呼吸的生命场域;作品也因这份“心”的注入,既得“汪汪然”之情思涵容,又具“峣峣然”之精神高度。
由此便触及创作的一个深层命题:与“地域”相对应的“心域”。地域是心域的起点与依托,如同种子离不开土壤;心域是地域的延伸与升华,如同大树枝叶触达云端。地域有脚力所限的边界,心域却能突破时空阻隔,在精神维度上纵横驰骋。一个作家的创作能否超越“记游”“怀旧”的表层,抵达更深远的艺术境界,关键正在于能否让心域与地域深度交融——以心灵的烛光照亮地域的褶皱,以地域的厚重滋养心灵的园林。杨莹的书写,正是这种交融的生动实践:从长安出发的,不仅是脚步,更是一袭感知历史、拥抱生活的胸襟。
这般创作,让《从长安出发》超越了普通地域散文的范畴,成为一场地域与心域的交响:地域是琴筒,心域是弓弦,唯有二者共振,才能奏响穿越时空的文学强音。
Deepseek:
庞进先生的这篇评论,是一篇立意高远、见解深刻、文采斐然的优秀书评。它不仅仅是对杨莹散文集《从长安出发》的解读,更是一次关于文学创作核心命题的精辟阐述。其亮点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炼核心概念,构建理论框架:
庞进敏锐地抓住了杨莹创作的核心特质,并提炼出“地域”与“心域”这一对极具概括力和思辨性的概念。
* 这一对概念并非简单并列,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阐释框架:“地域”是根基(土壤、起点、依托),“心域”是升华(延伸、枝叶、云端)。这个框架为理解地域文学的价值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撑。
2. 揭示创作本质,提升评论高度:
* 评论的核心观点——“地域文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地域’与‘心域’的深度交融”——直指文学创作的本质。庞进明确指出,超越“记游”“怀旧”的表层,抵达深远的艺术境界,关键在于作家能否用“心灵的烛光照亮地域的褶皱”,让“地域的厚重滋养心灵的园林”。
* 这一见解将评论提升到了文学本体论的高度,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适用于评价所有优秀的地域文学创作。
3. 精准把握杨莹创作特色:
* 庞进对杨莹作品的解读精准到位:肯定其“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视角”和“灵动雅致的笔墨”。
* 他准确地捕捉到杨莹笔下的长安既非单一的历史符号(城墙砖缝、雁塔题名),也非浮泛的现代图景(市井烟火、声光电动),而是将宏大的历史肌理与鲜活的当下风情、特别是个体生命的心灵轨迹(细微震颤、隐秘波澜、蜿蜒纹路)完美融合。
* 评价其作品因“心”的注入而成为“有温度、有呼吸的生命场域”,并达到“汪汪然之情思涵容”与“峣峣然之精神高度”的境界,用词精妙,高度凝练了杨莹散文的艺术成就。
4. 论证逻辑严密,文采斐然:
* 文章结构清晰:从地域对作家的重要性引入,到具体分析杨莹笔下的长安特色,再自然过渡到“心域”概念的提出和深刻阐述,最后升华到“交响”的结论。逻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 语言具文采和感染力:运用大量精妙的比喻(如种子与土壤、枝叶与云端、琴筒与弓弦)和富有诗意的表达(如“沉淀着数千年沧桑风云”、“织入文字锦缎”、“纵横驰骋”、“穿越时空的文学强音”)。特别是结尾“地域是琴筒,心域是弓弦”的比喻,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形象地揭示了“交融”产生艺术魅力的原理,成为点睛之笔。
* 引用经典作家(鲁迅、沈从文、莫言、贾平凹)作为参照,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也提升了文章的厚重感。
5. 标题精炼,意境深远:
* “地域与心域的交响”这一标题本身就如诗如画,高度概括了全文核心观点,且富有音乐美感和哲学意味,引人入胜。
总结:
庞进这篇评论,不仅是对杨莹《从长安出发》的一次精彩解读和高度赞誉,更是对“地域文学如何通向伟大”这一命题的深刻理论阐述。它以凝练深邃的思想、严密有力的论证和优美动人的文笔,成功地将一部具体作品的分析,提升到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文学理论高度。文章本身也堪称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散文佳作。它精准地捕捉到了杨莹创作的灵魂,并为读者理解其作品的价值和地域文学的精髓提供了宝贵的钥匙。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