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起暑夏:少年与岳魂的夏日之约
文图/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乙巳年的暑气漫过江城武汉,如何让在汉阳读二年级的小孙子与这个夏天撞出点不一样的火花?一次晚饭后的闲聊,小家伙掰着手指讲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故事,眼里的光比窗外的晚霞还要亮。恰在此时,武穴市文联群里的一条消息轻轻叩响缘分——家乡的中港外国语学校(岳飞武校)正筹备暑期岳家拳兴趣班。心念一动,这趟返乡寻“拳”的暑假之旅,就此启程。
7月8日的试课日,毒辣的日头把训练馆晒得滚烫,却挡不住一群孩子跃跃欲试的脚步。看着小孙子练了没一会儿就汗湿的后背,我终究没舍得让他立刻加入集体训练。好在与孩子商量后,我们定下了每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的半月特训,由学校优秀班长杨国蓉老师一对一指导。杨老师掌心的薄茧和说话时温柔的笑意,成了这个盛夏最安心的注脚。
训练馆的时光总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几位留守的武术学长正对着镜子打磨招式,他们中有人即将背着行囊奔赴签约的武术院校,有人已收到新学期外地武校的教练聘书,每一次出拳都带着青春的锋芒。更意外的是,来自安徽的岳飞长子第32代后裔岳莹萱和岳忠孝姐弟俩也在这里——14岁的莹萱姐边做数学题边练腿法,12岁的忠孝弟背完英语单词就扎马步,姐弟俩的拳脚间,仿佛流动着八百年未曾褪色的家族荣光。
榜样的力量从不用刻意言说。学长们挥汗如雨的身影是无声的激励,杨老师手把手纠正动作的耐心是温暖的指引,小孙子的变化像夏日草木般拔节生长:从前写作业要三催四请,如今训练完就主动铺开暑假作业本;曾经吃饭挑三拣四,现在端起碗来连青菜都吃得香甜。最动人的是每天清晨,他会自己系好武术带,走进训练馆时那双眼亮晶晶的眼睛,像藏着星星——那是对岳家拳从好奇到热爱的蜕变。
当他跟着杨老师练“十字桩”,看着莹萱姐练“岳家枪”的飒爽,听忠孝弟讲岳家祖训里的故事,小小的身躯里似乎也住进了一份力量。出拳时他会不自觉地绷紧小胳膊,踢腿时努力站稳脚跟,仿佛在与八百年前那位“精忠报国”的英雄隔空对话,把“忠义”二字悄悄刻进心里。
这个夏天没有过山车的尖叫,却有拳脚破空的清脆声响;没有冰淇淋的甜腻,却有汗水浸透衣衫的酣畅。当岳家拳的招式在少年身上从生涩到熟练,当“精忠报国”的种子在心田悄悄发芽,这个暑假早已超越了“假期”的定义。它是一场关于热爱的启蒙,一次关于传承的遇见,更是一段见证少年在拳风里学会坚韧、在榜样中懂得担当的成长礼赞。而这份藏在拳脚间的成长,终将成为他人生里最珍贵的暑夏记忆。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