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个临清猴赶不上一个聊城慢牵牛,而十个聊城的慢牵牛赶不上冠县的一个“不”,或者十个聊城慢牵牛赶不上高唐的猛回头。 需要声明的是,这里的临清猴聊城慢牵牛冠县不高唐猛回头都没有贬义的意思,都很大运河文化分不开,或者说都是大运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先说临清猴和聊城慢牵牛的来历:当年聊城京杭大运河很是兴盛,在货船上岸的时候,由于水浅经常需要人去拉纤,聊城的人拉纤拉到了岸边,临清的货商就在远处观望,焦急的等待货船,有时候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急躁的临清这边的货商有时候就是坐立不安,招手探头不停招呼拉纤人快点,看聊城的人慢慢的拉过来,不禁朝聊城人说:你们这像牛一样拉得这么慢,能不能快一些?”聊城的人看到远处的临清货商指手画脚的,上蹿下跳像猴子一样,直接怼过去:“慌什么慌,像猴一样。”时间长了就演变成聊城慢(纤)牵牛和临清猴。
说到这里,顺便说下,十个临清猴赶不上一个聊城慢牵牛的意思。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临清人比较聪明,精明能干,像猴子一样反应机敏。而聊城人干什么都象牛一样慢条斯理,优哉游哉,干什么事喜欢深思熟虑,不慌不忙。如果有十个临清生意人来和一个聊城人谈买卖,都很难斗得过一个聊城人,因为聊城人是慢牵牛嘛,慢慢腾腾,考虑的比较全面,很难把他忽悠住。
而十个聊城的慢牵牛不如一个冠县的“不”什么意思呢?是十个聊城人和冠县人谈买卖,使尽了浑身的解数来说服这个冠县人,结果冠县人就送他俩字“俺不”。如果再继续往下说的话,冠县人急了,就送他仨字儿“俺斗(就)不”。聊城人只能干瞪眼啥招也没有了。
至于十个聊城慢牵牛赶不上高唐的猛回头的意思是指面对聊城慢牵牛,说也说不过你,磨也磨不过你,好吧!俺高唐人承认心眼少行吧,俺高唐人承认你牛气冲天行吧……惹不起还是能躲得起的,“猛头回”就走,拜拜了您哪,不跟你玩了,俺自己找个地方睡大觉去了,爱谁谁。这就是高唐人的可爱个性:纵你有千军万马,我只一招致敌——视而不见。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是中国惟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运河是利用许多天然河流、湖泊开凿成的人工运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临清聊城冠县高唐都是大运河流经的地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从而丰富了运河文化的内涵。
临清猴、聊城慢牵牛、冠县不、高唐猛回头是运河文化园里的朵朵奇葩,是运河文化圈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河文化项链上的颗颗璀璨珍珠。
我们挖掘运河文化,拥抱运河文明,就从临清猴聊城慢牵牛冠县不高唐猛回头开始入手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挖掘运河文化,推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
整理:邓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