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清(湖北丿
我的故乡杨林沟
哺育我跨过了74载幸福的人生路
故乡的人
故乡的情
挥之不去
辛卯五月初六辰时
我从娘胎中呱呱落地
生于初生的新中国
长在红旗下
我在娘怀中长大
无皮的树也要往上爬
掏鸟蛋
摘桑椹
框红枣
揽红桃
邀几个顽童
到公路桥下戏水洗大澡
甩秋千
上牛背
光着屁股摸蚌贝
6岁上村小
12岁上汉川九中
15岁上汉川一中
曾记得
我和分水镇友好村的同窗李继泽
6年中学生活
让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黑板报语录牌
我和他自编自写自排
挤火车
到首都
还有青龙村的徐成华
逛青华游北大
上了观礼台
看到了毛主席
人山人海红旗招展
红色的海洋
我们三兄弟在天安门广场合了影
记忆犹新
学友之情永志不忘
不久,李继泽当了兵
成了解放军报战士报的高级记者
转业后分配到深圳商报
驻广州记者站当了站长
每到广州,我与他欢聚一堂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逾古稀暮岁斗志昂扬
我也误入了媒体
湖北楚天广播电台
《养鸡能手艾大文》在《田园交响》响彻云霄
《打工的故事》在湖北电台萦绕,《焦点时刻》的记者们,与我同访,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搏弈威振中华。
湖北日报《返乡农民工修路忙》跃然报端。
《农村新报》致富的报道成了铅字。
万物出自土,我终生离不开土。当了11年民办公助中小学教师,可谓浇花灌水育未来,有的学子成了中央巡视组要员……
我总是与土有缘,当了11年村官。
有幸与镇委书记曾国红成了诤友,数以几十万字的意见和建议,变成了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
留守在家的翁媪
我和他们打成一片。远离村落的开荒队,与村民们齐心协力,挖龙沟,冒酷暑,迎得旱涝保收。
清晨,持三把的农民,享受着机械作业的轻松,口朝黄泥背朝天,白汗变成了红汗。这不,金灿灿的玉米
飞到了粮食收购中心
农民们笑逐颜开
数着一张又一张的百圆大钞
夕阳西下
身着五颜六色的妇女们
三五成群
自带音响
在柏油马路上
一边观赏夹道欢迎的花卉
直奔杨林镇体育健身中心
翩翩起舞
远在北上广深的成功游子
与留守在家的父母视频
夏粮丰收啦
村镇干部进村入户
指导三夏工作
有条不紊
喜鹊喳喳叫
不少高考与中考的学子
网上一查
笑逐颜开
一年只有45日忙
一天办9天的粮
农民们当下完全夏收夏播后
还外出旅游呢
那沟南村公园
是村民们纳凉的好地方
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场所
有诗赞曰
亭前垂碧柳
堰里立新荷
游子桥边走
怡情尽放歌
知了叫
蛙声鼓
莹火虫一闪一亮
它们唱
中央政策好
干部领头搞
农民欢声笑
风景这边独好
江山如此多娇
我的故乡杨林沟
我为你歌唱
这条沟带来了丰收
这里的男女老幼
个个都说杨林沟是个好地方
朋友朋友
你可带着摄像头
到我的故乡
看看他们的银行卡有多少钱
观观他们脸上有多少人笑窝窝
我爱杨林沟
因为杨林沟有大诗人黎修彦写的文章《杨林沟的……》,即杨林沟的酒文化,先把自己满醉,以示好客,用激将法迷出客人,喝杨林沟的酒,延年益寿
天长地久
故乡情
用森林作笔
海水为墨
大地当纸
山川着砚
也写不尽我对故乡的情
故乡生我养我伴我成长
走上了诗词之路
故乡啊
汉水在流淌
也在歌唱
唱的是向善向上
唱的是国泰民安
唱的是物阜年丰
乘着东风
祈愿故乡年年五谷丰登
照亮我对故乡的情灯
2025.7.12.06:38.
我爱农村新报
刘水清
2003年10月8日,农村新报致谢参与问卷活动的读者,我有幸榜上题名。不久,我真的收到了编号为2003~031号的信息员证件,那盖着金镰与锤子的农村新报编辑部的钢印,珍藏在我的心扉,从此,我与农村新报结下了22载的不解之缘。
是年10月15日,题为《村委员成员是指定任命还是选举?》跃然《农情民声》版面上。10月25日,第二块豆腐《供电整改的余款该退给农户吗?》又见贵报。11月19日,巜责任田被租走,我们怎么办?》三见报端。这三块豆腐触动了时任杨林沟镇党委书记杨齐强神经末稍。他到沟南村入户调查核实后,在全镇三级干部大会郑重宣布镇委决定,依纪依法罢免了沟南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我村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和村民拍手叫好!
2008年12日17日,编辑部在全省首开先河,委派朱萍和胡胜芳记者,到沟南村村委会隆重举行授匾仪式。即农村新报汉川市读者俱乐部,聘我为该部会长,并摄影我与村委会主任接匾。38人与会,有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刘世树先生,汉川市诗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功明和屠正忠副会长,杨林镇中心初中干事孙光顺,西江乡新生村专为村集体修路补桥的周则彪老板,汉川市十佳优秀党支部书记张友才。大伙当场吟诗作联,两位记者边听边记他们对农村新报办报的宝贵意见与建议。这些与会人员成了农村新报的忠实读者,自费订阅农村新报。22年以来,汉川市读者俱乐部广泛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共8000多份。农民们说,农村新报为农民实实在在代了言办了事。这是我爱农村新报理由之二。
2O14年5月6日,《娘家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头版跃然纸上。9月18日,湖北日报社在楚天传媒大厦附5楼2号会议室,隆重举行了农村新报复刊30周年庆典活动。我有幸代表全省农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地州市委宣传部以及省直管市宣传部应邀派员与会,周边省的涉农报纸的总编,以及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副主任余珺也在大会上发表了动人心弦的讲话。湖北日报头版报道,农村新报作了100辑的特刊,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记者专门采访了我并予以报道。
有事就找农村新报。这22年,我成了编辑部的常客,从总编辑到各版面的记者,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农资版的萧丝责编,农技课堂的朱萍老师,打工维权的戴蕾,农情民声的刘卫,写情感故事的行家胡胜芳,卫生健康版面的李陈,天真活泼一起采访时间银行的徐思弘,文采飞扬的张静,競競业业负责的肖敏,方桐,陈鹏,一届又一届的总编辑,李金球,柯东林,李彦睿,
副总编秦罕强,郭习松,潘文华,张晓峰等等,都被我打扰过。曾记得,2014年的春联,纵览环球歌荆楚;创新报业系民生。我一边泼墨挥毫,张静记者还摄了影呢。
之所以我爱农村新报,是因为她为农民代了言,办了事。是党在农村政策服务的顾问,科技致富的参谋,信息服务的红娘,生活服务的知音,依法治国的后盾。
我虽年逾古稀,但,往往回眸走向娘家编辑部的经历,热泪盈眶,农村新报指引我,弘扬主旋律,当好协调新时代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促进派,这不,从村镇县市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构的地方,人称法律明白人。
啊!农村新报,永远是我前行的良师益友。祈愿农村新报越办越好,更上层楼!
2025.7.3.6:05.
刘水清 男 1951年5月出生,汉族,湖北汉川人,家住杨林沟镇沟南村161号。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助理研究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农村新报》特约通讯员、信息员,《农村新报》读者俱乐部汉川市分部会长,湖北省农业厅“农资打假监督员”,“湖北垄上频道”首届农民记者,《湖北法制报》特约记者,《孝感晚报》市民记者,《楚天法治》特约通讯员,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监听员,“中国经济网湖北频道”特约通讯员,汉川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川市老年作协会员。自幼酷爱文学,多篇通讯报道及杂文、诗词作品散见于多级报刊及公众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