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孟领
2025年 7月1日建党节,我们有幸随团来到巨鹿县张王疃乡苗庄村西南“巨北战役纪念馆”接受冀南军民顽强抗击日寇的红色教育,倍受鼓舞!
通过馆内展示的实物,通过馆后烈士“八路坟”,通过讲解员的介绍,通过历史文化资料显示,看到了在巨鹿北部地区军民英勇顽强的“围点打援”的巧妙战术,展示了军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抗日精神,再现了当年八路军不屈不挠痛杀鬼子的场面,打破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囚笼政策”,有力地配合了其他地方的抗日作战,为夺取我国抗战全面胜利贡献了力量。
1945年,正值全国抗战战略反攻阶段。由我党领导的“巨北战役”于5月31日正式打响!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冀南十九团、二十一团、二十五团及四分区十一团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展开,历经闫桥伏击战、杨武花窝战斗、张王疃战斗等,历时多天,最终拔除日伪据点,巨鹿县全境解放。闫桥伏击战,令人鼓舞,拍手叫好。在冀南大地巨鹿北部,日本侵略者像一群疯狂的野兽,他们的枪炮无情地摧毁着根据地的一切,每一次爆炸都仿佛是对生命的亵渎,他们的笑声和喊叫声在这片充满死亡的土地上显得格外刺耳。针对敌人的蛮横野性,义愤填膺的我党领导军民,采取了“引狼出室”办法,洋枪洋炮的鬼子果然上当了。这一天,埋伏在闫桥桥下的战士们,眼看着敌人进入我军精心设下的伏击圈,恨不得一刀砍死他们。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冲啊!杀鬼子!!”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呐喊着,如同一般不可阻挡的洪流,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前去,挥手投去手榴弹,一片乌烟瘴气,尘土飞扬,当场吓懵了耀武扬威的鬼子;有的八路军挥舞大刀与敌展开肉搏,战士们拿出浑身解数,拼杀敌人。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攻击都带着对敌人的仇恨,每一步胜利都激发着大家的斗态。突如其来的“土八路”,利用有利地形和预先布置的火力,对敌猛烈打击,给其造成重大伤亡。在紧接着的杨武花窝战斗中,我军四分区十一团,消灭敌军一个连,俘虏一个排;张王疃战斗,十一团连续作战,击毙敌人治安军一名副团长,打垮日军两个小分队;八路军乘胜前进,先收下宋庄据点,又拔掉台头炮楼、洪水口炮楼,逐步消除日军在巨鹿北部的多个据点,直接削弱了日军在冀南平原的军事存在控制力,使其“以战养战”和封锁根据地的企图受挫!打击了当地日伪军势力!!展现了八路军的英勇善战精神!!!可惜,50名八路军战士牺牲了。后来,有35位烈士迁回原籍;现在,仍有15位烈士安息在苗庄村西南的“巨北纪念馆”墓地。

巨北战役胜利后,使其北部及周边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得到扩展和巩固,为八路军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后勤补给基地,也让更多群众脱离日伪统治,极大激发了冀南军民的抗日斗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抗战胜利的曙光,推动更多人参与到参军、支持前线等工作中,进一步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为后续的全面反攻凝聚了力量加入到支持抗战的行列中。作为冀南地区反攻阶段的重要实践,战役中运用的“围点打援”战术,为八路军在平原地区开展大规模反击积累了经验。同时,此次胜利呼应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攻态势,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削弱了日伪军控制能力,牵制了日军兵力,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行动,是抗日战争中地方军民浴血奋战的具体体现,在冀南地区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纪念“围点打援”的成功战例——巨北战役,2018年,巨鹿县委、县政府在此次战役遗址苗庄村筹建了巨北战役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2019年3月底如期完工。占地2.6亩的纪念馆,分为两个院落。前院设有巨北战役纪念馆和重修“八路坟”的静默碑记,在翠绿的松柏掩映下熠熠生辉;而后院,则是烈士公园墓和铭记历史绘画墙,无言诉说着中华儿女痛击日寇的动人情景。
巨鹿战役纪念馆,有一位义务守墓人,他就是苗庄村的80多岁的农民——苗明文。苗明文从1960年光荣入党那一年起,60多年来,他默默守护着这座烈士陵园,经常到烈士墓地转转,清理枯枝败叶,打扫环境卫生。每逢春节、清明以及当地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初一,他都会来烈士墓前祭奠,缅怀安息于此的烈士。他说,“守护烈士陵园,讲解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才叫——
【围】点打援智从容,
【点】睛之笔史册红。
【打】草惊蛇敌上当,
【援】鳖失龟归宿同。
【抗】首跷足痛击寇,
【日】新月异八路成。
【典】则俊雅燃华夏,
【范】以德盛是豪雄。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
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