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散文」雨过天晴,漫步渝中融侨两岛
「散文」雨过天晴,漫步渝中融侨两岛
精华
热点
25-07-12 12:52
17294
阅读
关注
晨雾还未完全散尽,南岸苏家坝的银杏叶上仍挂着雨珠。我带着手机站在公交站台,看873路公交车碾过水洼驶来——这是雨后初晴的清晨,连风里都裹着青草与江水混合的湿润气息。
登上公交车,车过菜园坝长江大桥时,阳光突然穿透云层。我贴着车窗望去,江面上像是撒了把碎金,粼粼波光里,浑黄的江水正以比往日更汹涌的姿态奔涌。
前两日川西川南的暴雨,让长江水位抬高不少,上涨的江水淹到了珊瑚公园的坎脚,不少退休族坐着端来的板凳,迎着烈日忙着垂钓;上涨的江水,把原本裸露的珊瑚坝淹得只剩石板坡大桥下那个绿意葱茏的锅盖顶,像块被江水托着的翡翠。
“看,黄龙!”后座的阿婆指着窗外笑,她的方言尾音像江浪般绵软——可不是么,这浑黄的江水翻卷着浪花,真像条挣脱锁链的黄龙,从上游直奔朝天门而去,连桥墩都被撞得簌簌发颤。
我举起手机,镜头里掠过移动的南山轮廓,青灰色的山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南滨路的吊脚楼与现代高楼并肩而立,像本翻到一半的老书;石板坡长江大桥与10号线跨江大桥如两条银带,在江面上织出经纬。雨洗过的天空蓝得透亮,连云絮都成了棉花糖的形状,这样的渝中融侨两岛,像是被大自然重新调过色的油画。
两路口桥头下车,办完琐事已是近午。信步往大桥方向走,远远便望见菜园坝大桥的桥身——钢铁骨架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真像条蛰伏的巨龙,静候着为城市输送活力。
正看得出神,耳畔传来哐当一声轻响,往桥下望去,3号线轻轨列车正从两路口“肚腹”里钻出来。银色车身裹着珍珠白的光晕,8节编组的车厢像串流动的明珠,沿着轨道“溜”向铜元局方向。风卷着列车的呼啸掠过耳际,我看见车窗里晃动的人影:扎马尾的姑娘捧着英语书念念有词,发梢沾着晨露;戴草帽的大爷举着手机拍江景,嘴角的笑纹比皱纹还深;穿西装的年轻人皱着眉刷工作群,指尖在屏幕上敲得飞快......这列列轻轨,多像城市的血脉啊,载着上学的娃、赶早市的退休族、上班的工薪族,把烟火气从两路口送到铜元局,又把山岚风从南岸带回渝中母城。
沿着大桥漫步,江风裹着水气扑在脸上,带着夏日特有的温热。桥栏外,江水拍打着桥墩的声音清晰可闻,浪花溅起的水珠仿佛落在了手背,凉丝丝的。
引桥上的车流如织,红色的轿车、黄色的出租车、蓝色的货车,在桥面上划出流动的色带,与桥下的“黄龙”相映成趣。
翻腾的江水拍打着江岸,忽见石缝里钻出株野菊,嫩黄的花瓣上还凝着雨珠——在这钢筋水泥的大桥上,生命总能找到最倔强的生长方式。
返回两路口桥头,下桥时特意绕到轨道下方,打望3号线轻轨。两条轻轨像被拉直的琴弦,从两路口的隧道口延伸出来,又一头扎进铜元局的山坳里。
正看得出神,脚下突然传来震颤,是轻轨列车来了!我忙退到安全线外,举着手机对准隧道口。眨眼间,列车从两路口地下冲了出来,车窗映着阳光,亮得像一面面小镜子。有个穿背带裤的小男孩把脸贴在玻窗上,鼻尖压成了小饼,冲我挥了挥手——我也笑着朝他挥了挥,这一来一回的互动,让钢筋大桥都有了温度。
穿过大桥肚腹往前走,路过桥头的灌木林时,通过树冠看见了在建中的菜园坝高铁站。那是5月26日那场25层的华铁宾馆大楼爆破的烟尘,仿佛还在记忆里翻涌。
可如今再看,曾经73年的老站——菜园坝尽头站已夷为平地,数十台挖掘机正嗡嗡作业,钢铁巨臂起起落落,像在弹奏一曲建设者的交响。
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师傅们顶着烈日搬钢筋、测数据,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后背的工装湿了又干,结出盐花。“姑娘看啥子?”路过的保安大哥笑着搭话,“2027年这里就是高铁站咯,7台14线,地铁公交都通,到时候你再来拍,绝对更热闹!”他指了指远处立着的规划图,红色的“菜园坝高铁站”几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我站在两路口崖头观景台,望着这片正在蜕变的土地。记忆里的菜园坝火车站,是绿皮火车喷着白烟的汽笛,是扛着蛇皮袋的归乡人,是站台广播里“重庆站到了”的亲切呼喊。
它见证了重庆直辖28年的变迁:从穿楼而过的轻轨到跨江而立的大桥,从两江四岸的旧码头到灯火璀璨的新滨江,从坑洼的石板路到纵横的高速网……它曾是无数人抵达重庆的第一站,如今却要以“谢幕”的方式,为更宏大的未来让路。
江风又起,吹得灌木林沙沙作响。我忽然想起今早公交上阿婆的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可不是么?就像那被洪水淹没的珊瑚坝,来年水退了,又会冒出新的绿芽;
就像那一列列轻轨列车,载着旧时光的温度,驶向更繁华的明天。菜园坝火车站的“尽头”,何尝不是另一种“起点”?2027年,当崭新的高铁站拔地而起,当渝湘场、成渝场的列车鸣笛启程,当18、26、27号线的地铁穿站而过,这里仍会是山城的门户,仍会是归人眼中最亮的坐标——只不过,它会以更年轻的姿态,继续书写这座城市的故事。
日头渐高,两路口乘坐873路公交车沿着菜园坝长江大桥往回走。桥下的江水依旧奔涌,却已没了清晨的暴躁,在阳光下泛着温柔的金光。融侨半岛的金辉城在对岸闪烁,双峰山的“铜元之光”城市阳台像颗镶嵌在崖头上的璀璨明珠,与即将重生的菜园坝高铁站遥相呼应。远处传来轻轨列车的呼啸,那声音里有过去的回响,更有未来的召唤。
雨过天晴的渝中融侨两岛,从来都不只是一片风景。它是江水与城市的对话,是旧时光与新未来的握手,是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用烟火气与奋斗者的汗水,共同编织的、热腾腾的日子。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418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