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繁华,时尚,现代化的大都市,在高楼林立中,每个窗口,每个家庭都在上演着各自不同版本的故事……
一,老年夫妇的家庭里……
午休时分,大爷坐在阳台摇椅上,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着收音机评书连播。
大妈坐在沙发上正在手工缝做小垫子。
不长时间,大爷的鼾声如雷,超过了半导体收音机的声音。
大妈放下手中的活儿,走过去将半导体关了。大爷睁眼说,为什么给我关了?大妈说,废话,你的鼾声楼下老张都听见了。大爷说,我没睡。大妈说,你矫情,没睡你打呼噜?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大妈数落大爷,整天就知道下棋,一个臭棋篓子,小区都有名的还舔着脸下棋?大爷讽刺大妈说,你不就是一个社区巡逻队小队长,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拿这当官?大妈一赌气站起来说,人老了,为社区做点贡献应该的,比你强百倍!
一赌气,大妈关门走下楼。
下午大爷大妈老两口出去散步,在小区门口,老街坊们问上哪儿?大爷爽快回应去天坛公园走步锻炼去。
夕阳西下,老两口锻炼回来,大爷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大妈左手挎着大爷的胳膊,右手拎着塑料袋儿,里面是刚买来的新书《老年养生大全》,满面春风的走进小区……
旁白:
什么叫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容忍一辈子,
陪伴一辈子,
这就叫夫妻。
(二)
在餐厅里……
去餐厅就餐落座后,从餐厅门进来一位中年女人,搀着一位老大妈缓缓地走来,坐在我旁边一张空桌子边坐下。只见女人安排好后,安慰又像是嘱咐说,你千万别跟他人发脾气,这不是在家里。当女人去取餐时,走过来一位中年男人问老大妈说,这儿还有人吗?老大妈马上脸一翻,立即发脾气,你看不见这有四个人?
中年男人马上说,问一问就发这么大火?女人跑过来歉意说我母亲脾气不好,对不起。随后,女人脸上严肃而说话语气依然低缓把安抚母亲。
我在旁边一直观看着母女俩,心里感到女儿对母亲是尽孝心的。可能是老人老了,改不了坏脾气或者糊涂了,女儿没有斥责,只是无奈,还要安慰母亲,这一细节令我钦佩我。
我想,天下的儿女对父母的孝心是多种形式的:
对待贫困的父母,钱财为孝。对待脾气暴躁的父母,忍耐为孝。对待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对待唠叨不止的父母,耐心聆听为孝。
旁白:
天下的儿女们选择哪一种孝心都是应该的。因为他(她)前面的路已经不长了……
(三)
老北京的豆汁店里……
豆汁店里坐满了人。
人们在品尝豆汁和老北京的小吃。一张桌子前坐着一位北京大妈,满头白发,穿戴整齐,透着干净利索,身边坐着孙子和孙女。北京大妈喝着豆汁,吃着焦圈,旁边的小孙子也在喝着豆汁,只有那个小孙女喝了一口豆汁,用手揪着嗓子,皱着眉头咽不下去。大妈一抬头看见小孙女的样子,连忙说,喝不了,甭喝了,我给你去买糖耳朵吃。大妈买回来糖耳朵,递给小孙女。这时来了一个小伙子,端着肉饼,看见大妈喝的豆汁,说了一句,我也来一碗稀的。大妈一听这是个外地小伙子,准是拿这豆计当做豆浆了。那小伙子刚要起身,大妈手一拦说,小伙子别去买了,这不是豆浆,是豆汁。大妈端起碗来,让小伙子闻了闻,小伙子皱着眉头坐下了。大妈慈祥的笑了笑说,你是四川人吧?小伙子点了点头。大妈说,这是北京的豆汁儿,不是豆浆,外地人喝不了。
大妈说,我劝你买碗豆泡汤喝,就着肉饼吃正合适。他听了大妈的话,买了一碗豆泡汤,坐下了。大妈和小伙子聊了起来,大妈告诉小伙子,这豆汁的来历和它的好处。大妈说,我们家是四代老北京人,喝豆汁已经传到我的孙子辈了,别小看这豆汁,有点上火,心里不舒服,来两碗豆汁,再出点汗,那叫一个痛快,比吃大丸子药还管用。说完大妈哈哈一笑。
四川小伙子听完大妈的话,站起身来说,大妈,不信我也来一碗尝尝。小伙子端着一碗豆汁坐下了,虽然头一回喝,又不好喝,可他听大妈的说是去火的,一定要喝下去。他坐火车坐了一天,心里有点上火,开始是难闻的一种馊味,可是喝两口一琢磨,还有点甜酸味,确实是好东西,慢慢的一碗喝下去了。大妈笑了,旁边喝豆汁的大爷大妈们也都笑了。一个千里之外的四川小伙子,让大妈一碗豆汁给说服了。小伙子也笑了。
北京大妈和四川小伙聊了起来,北京的风土人情,小伙介绍了四川的风味小吃,眼前这一南一北一老一少聊的那叫热闹。整个豆汁店充满着祥和温馨的气氛……
旁白:
老北京人憨厚朴实的感情,好客待人的情怀代代相传!
(四)
一对小夫妻的家庭里……
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结婚已经五年了。
他俩都是医务工作者,在同一个医院工作,一个是外科大夫,一个是内科大夫。
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是受家庭父母高级知识分子的影响,彼此之间相敬如宾,恩爱如初。
周末,俩人从外面散步回来,坐在沙发上休息。
他从柜子里面拿来她爱吃的小食品,接着他又给自己沏了一杯茉莉花茶。
俩人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聊天。聊着聊着丈夫突然张口问娇妻说,我们俩婚前婚后最感人的时刻在哪里?
妻子想了想,噗嗤一笑说,最感人的时刻,是同在一个医院里,竟然半个月没见面。那天,我从药房取药回来,在楼道里碰见了你,我们俩轻轻的拥抱,马上匆匆奔向各自的岗位,那一抱,是最感人的时刻。
妻子问丈夫,你的感人时刻在哪里?
丈夫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接到命令马上奔赴外地,灾区进行抢救工作,我当时心里没底,咱俩正在处在恋爱高潮中。那天,在出发的时刻,我们都穿着防护服,隔着玻璃门你为我送行,当时,真有点生死离别的感觉,你说去吧回来我们一起去领证。
这一句普通的话,我听了特感动,给了我鼓励和希望,我会凯旋而归的。
说完话,四目深情相视,丈夫一把将娇妻搂在怀里……
旁白:
真心,真情,胜似海誓山盟!
(五)
低保户借钱……
玲玲从小学一年级就失去了父亲。
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母亲一人承担。
玲玲从小就懂事,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虽说家境贫寒,但玲玲很爱母亲,心疼母亲。一次,三年级那年她生日那天,妈妈想带她去麦当劳过生日,她一口拒绝母亲。她说服母亲,为什么非要到麦当劳去过生日呢?省下钱您买件衣服,我瞧着也高兴。您给我煮俩鸡蛋,就算对我的生日礼物。
母亲拗不过她,一边煮鸡蛋,一边掉眼泪。那情,那景,像刀刻在妈妈的心里。太委屈孩子啊!
如今高考,玲玲竟然考705分,这在今年全市算是高分群里的考生。
街坊四邻前来祝贺,玲玲的母亲高兴的直掉眼泪。
转过来,玲玲的母亲又犯起愁,听说入学需要八千元,这八千元是她四个月的工资。咋办啊!
玲玲看出来妈妈的心思,让她别着急,她想办法找姑妈去借钱。她写好字据带着妈妈来到姑妈家。姑妈一听成绩,高兴的一个劲儿地抱着亲她。玲玲跟姑妈开口了说,姑妈,我跟您借8000块钱入学用,这是借条,将来我会还您的。
停了一会儿,姑妈从里屋走出来,告诉玲玲说,这一万块钱先拿去用。借条你先收着。玲玲和妈妈不肯拿,先要姑妈收下借条。姑妈答应了,片刻,随手转身拿起打火机点燃了借条,立刻借条燃成灰。玲玲明白了姑妈的心,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姑妈一把将玲玲抱在怀里,玲玲的泪水湿透了姑妈的衣衫,姑妈的泪水滴在玲玲的秀发上……
旁白:
母亲的恩,姑妈的情,永远血浓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