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6月22日--8月21日
参赛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第五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投稿详情,请点击上面↑蓝字,即可阅读

作者简介:李亚平,今年七十三岁,当过兵,院校毕业后出国作战,转业从事过公务员和老师职业,现居住在澳大利亚。
读茅盾
——兼贺第五届茅盾文学杯全国大赛成功
笔锋垂落处,不是墨,是熔岩!
在《子夜》的钟摆里,
凝固成黄浦江畔未熄的灯盏。
剥开《蚀》的茧,三记重锤
敲打大时代的脊柱——
霜叶终将红透,纵使二月风寒。
你以纸为盾,笔痕为矛,
在摇橹声与机器吼的衔接间,
立起民族的横断面。
春蚕吐丝,不是缠绕自身,
是编织出一张巨网,
打捞沉没的锚与星火的呐喊。
今夜,我翻阅泛黄的纸页,
油墨深处流淌着章篇:
林家铺子的算盘珠震颤,
水乡的乌篷载不动苛捐。
你冷峻的刀笔,剖开脂粉与疮痍,
让心灵在血污中解下污染。
而此刻!五度春风漫卷处,
新生的笔锋正越过山峦。
青年执笔如执炬——
不是临摹旧日的碑文,
而是迈进新的征程,
看!又一代文豪走向文坛。
瞧!未拆封的油墨正等待,
待写的页码比预想更远。
以茅为名,非筑围篱,
而是立一座烽燧:
普照群山,催发雷雨,
迎接破晓的那一声,
石破惊天。
薪火相传处,铸剑为笔,
文学之杯盛满滚烫的星汉。
第五届扉页已然掀开——
且看后来者,以心为砚,
续写这未完成的,壮阔的
历史新篇。
记忆中的秦淮河畔
百里秦淮铺开画卷,青石板路蜿蜒延伸展……
蹦跳的布鞋擦亮了那抹熹微的晨光,纸鸢跌跌撞撞斜穿过牌楼,衔起檐角的风铃叮叮作响。
先生袖口印染了几许墨香,窗棂飘进的评弹侬语把它传遍了课堂。
平仄平平仄的韵脚,咚咚撞击男孩起伏的胸腔。
校外的街市那么得诱人。
糖画担子歇在了石狮影里,铜勺搅动蜜色的丝浆,吹糖人鼓起腮帮,吹出栩栩如生的美猴王;说书场总是人头攒动,喝彩声应和着惊堂木飞扬。
不远的琴房掩在回廊深处,
男孩的竹节刚探出稚嫩宫商,她的琵琶已漫出四弦月光。
情窦的颤音在指间碰撞,青春的泉源流向远方。
心跳与亢奋交织在运动场上,速度与激情浇灌着少年欢喜的脸庞;霓虹与兴奋的眼眸则交给了舞台的中央。
当奖状在礼堂泛出点点星光,老师咧开白牙灿若莲花,把我们好一顿的夸奖。
乌篷船迎接散学的钟点,桨橹摇碎了灿嫣星光。秦淮河研开玉色的砚池,书写着属于少年懵懂的篇章。
若干年后的今天,待我蘸取千年的琼浆。灯影里的秦淮,犹在心头荡漾;夫子庙的故事啊,还在粉墨登场。
那些追逐玩耍,那些青春年少,那回眸一笑的悸动呀,仿佛还在眼旁一一梦中的南京,她穿越了2500年的风尘,陪伴着游子——那个曾经的秦淮少年郎。
老李迈坎谣一读书篇48
——读鲁迅
一页页铺展,铁屋的灰白顶壁,
沉钟般幽暗的封页里,
文字如魂在纸上游移,
那夜的月光白洁,墨中透出星幂,
仿佛又见狂人提灯,
照见字间有"吃人"两字。
围猎者收紧网绳,
你把伤口铸成盾与戟,
用墨笔作为自卫的武器,
每个字都站着整齐划一,
硬骨头从不凋零,
只在尘埃中等侍燧石相击。
旧报纸上墨迹未干,
被浓稠的夜色吞噬,
那声音在血管里奔突,
“横眉冷对千夫指”。
喉骨在宣纸上凸起,用呐喊回击,
于是青筋在书页上蜿蜒,
凝成青铜剑的背脊。
你把自已立成灯塔,
任碎浪啃咬着座基。
你“诚与爱”的道德风范,
普遍可行、利人利己,
挑战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多少回我梦见你,
在生满铜绿的句子里挥戟,
刃口迸出火星,
烧灼着通宵的战意。
暗礁在潮声中聚拢,
某个字突然跃起,
如投枪般扎进托派的心底。
被刺中的暗角,传来朽木断裂声,
孤峰在风中淬火,冷眼观乱世,
撞开蒙昧的夜空,独自溅星际。
然而你总被误解,浓眉下的冷漠,
你的“立人三纲”:
纯洁的道德,容纳新潮的精神
与耐劳作的体力,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也恰是人格救赎的标记。
再翻一页,竟飘起雪霁,
先生正独自ㄔ亍,
长袍里褒满斗志。
脚印犁开冻土的钝厚,
在跪着的年代,偏将脊背立成碑砺,
用断茬的骨节,叩问青铜的觉醒,
用《狂人日记》的獠牙,
咬碎咒语的攻击。
终于合上页纸,
铁屋的轮廓在雾色里消弥。
把鲁迅的精神渗进纸浆里,
将那未熄灭的深遂目光撒向大地。
看!那些未锈的投枪,
战神又在文坛上雄起。
左肩挑着毛公赞的"骨头最硬",
你是一等的战士!
这硬骨头的火把,
正点燃一代又一代的希冀;
右肩扛着知识分子的坐标,
重塑民族精神的主体。
待把围剿的箭矢锻成铧犁,
翻开冻土,与"硬骨头"来一个
隔着百年印和的掌击。
老李迈坎谣一读书篇54
——读聂耳与冼星海
献给聂耳诞辰113周年
献给冼星海诞辰120周年
乐谱随着烽烟飘逸,
音符自冻土中抽枝,
当整个民族垂首低吟,
你们在寒夜中拨亮星粒。
聂耳:熔化的铜在血脉里奔流,
你收集黄浦江的号子,
锻成铁锤,铸作镰刀,
每支曲子都长出惊雷的根须!
琴匣埋着矿灯的温度,
音符是抗击外辱永不坠落的旗。
那未曾写完的半阕战歌,
沉入碧浪,给波涛披上了鼓皮!
星海:延河的水波是颤动的弦,
你指间奔涌着黄河的咆哮。
把小米的颗粒谱成进行曲,
让每个休止符蓄满风暴。
油灯熏黑的窑洞墙壁,
印上跃动旋律的豹。
当乐句在纺车声里渐渐长成,
整条峡谷回荡着醒来的号角!
看哪!音符的种子撒遍硝烟之地,
长成青纱帐,结出火红的籽粒;
看哪!旋律的星群刺穿沉沉夜幕,
在受难者眉间凿出光的印记。
你们把肉身化进节拍,
让每拍心跳都成大地搏动的曲旎。
所有静默的都在倾听:
那未曾冷却的铜号,
那永不干涸的墨迹,
那依然在五线谱上跋涉的足迹。
当最后一个休止符轻轻垂落,
漫天星河正升起在,
14亿人不肯闭上的眼瞳里。
老李迈坎谣一读书篇50
——读钱钟书与杨绛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代表作《围城》
杨绛、小名阿季,翻译家,代表作《我们仨》
女儿:杨瑗,小名阿圆
1932年的清华园里春风怡人,
青布衫的青年与蔷薇色脸宠的借读生,
在古月堂石阶上交换了第一道目光,
好友孙令衔误闻传声:
他有未婚妻;她有情人,
你们掏出了滾烫的心,
“我没有对象”;“我没有未婚夫”,
从此,月夜下的红砖砌成了围城。
在泰晤士河上游的饱蠹楼,
两个穿着黑布背心的学生,
开始啃食堆满桌面的课本。
你用钢笔解剖但丁的韵脚,
她用针线缝补乔叟的破损。
当炊烟薰黄了拉丁文手稿,
笨拙的学者端来夜宵两份。
那是蜂蜜涂满的板栗,
“忧卿烟火熏颜色”啊!
诗句在烤面包的香味中冉升。
而她偷偷画胡须的恶作剧,
让柏拉图的笑声震落了书架微尘。
你们回国时正逢上海将要淪陷,
《称心如意》在轰炸间隙里上演,
在弄假成真的年代,
你们把女儿藏进书房的夹层间。
当写到在跌撞中寻找出路的方鸿渐,
而在真正的围城里,
你为她守护煤油灯下的译篇,
而她为你挡住窗外的严寒。
"从今以后,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这誓言比管锥编扎的书本更牢坚。
扫帚成了新的笔,尘土铺开稿子,
剃阴阳头的刀割不断
你俩在对视中的暖意。
"反动学术权威”的木牌挂在脖胫,
而灵魂在背诵“堂吉诃德"的台词。
当造反派怒吼“杨绛! 竟敢通风报信!”,
你昂起江南女子纤细的脖子,
“我担保他的一切!”
苦难在你们的辞典里,
被翻译成爱的同位词。
当阿圆化作北师大松树下的一个念,
当默存沉睡在槐聚诗未完成的句点,
你把自己折成书签,
夹进1998年的日记里面,
“夫在前、妻在后”的次序,
是常见的成全。
从此,三里河的房间里充滿幽灵感,
手稿的窸窣声是对话,
眼镜上的雾气是亲脸。
而你说还要完成一个心愿,
把六十年的悲欢,
做成读书奖学金的方案。
现在你们终于重回清华园,
她仍是临窗摹帖的静女,
你仍是在古月堂前疾走的好汉。
当月光再次浸透未明湖畔,
请听闲鹤扇动羽翅的声音,
千万个受到赠书的学员,
正在凿开那情仇爱恨的围城砖。
而永恒一直在你们的名字里面,
显示出最简朴的字眼,
“你的妻,最有才也最慧贤”。
隆重征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倾力打造
第一副主编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信息化时代,出书的组织和个人多如牛毛。资深文友都知道,这里面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是引航级的存在!30年来数千家同行生生灭灭,但燕京集团历久弥坚,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其编撰、推广的超百部文学艺术典籍,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个个文化丰碑!
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推出。欢迎有识之士尽快投稿!!
投稿事宜:
1、现代诗、古体诗为主,同时收录部分散文诗、书画、歌词等。
2、投稿资料可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10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电子照片,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下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