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寻踪
文/王平
一、青藤引路
在盛夏的蝉鸣中,我钟爱追寻那些攀援墙头的青藤。它们的触须在砖缝间蜿蜒,犹如时光留下的淡绿色墨迹。某日黄昏,当我驻足于老城墙下时,意外发现这些看似柔弱的藤蔓,竟在斑驳的墙面上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地图——那通往清凉秘境的路线图。
二、碧波偶遇
循着藤蔓的指引,我抵达城西一隅的废弃园林。坍圮的月洞门后,藏着一泓被世人遗忘的碧水。池面浮着几片睡莲,水底沉淀着碎瓷般的阳光。最令人称奇的是池畔那株百年紫藤,它的花穗在水面上投下淡紫色的影子,每当游鱼掠过,那些影子便碎成满池的琉璃。
三、茶烟清话
我在石矶上铺开茶席,老友携来一壶明未清初时代的紫砂壶。壶嘴吐出的白雾与水面升腾的岚气渐渐交融,我们谈论陶渊明的《停云》诗,却发现云真的停在了池中央。穿汉服的姑娘用银匙搅动茶汤,惊起了荷叶上打盹的蜻蜓,它翅膀振落的露珠,恰好完成了俳句的第十七音。
四、墨痕心迹
暮色渐浓时,我们以树枝为笔,在湿润的泥地上书写诗篇。那些字迹很快被涨潮的池水抹去,却永远留在彼此的记忆里。我想起京都诗仙堂的“洗砚池”,文人将写废的诗稿沉入水中,让墨色晕染成新的意境。此刻我们创造的,不正是活生生的汉俳么?
五、夕烧时刻
归途遇见盛夏最壮丽的晚霞。西天仿佛打翻了矿物颜料罐:雌黄、绛矾、朱砂、赭石在云层间流淌。最动人的是那抹青藤般的绿,它固执地停留在天际线,仿佛是不愿离场的夏天最后的矜持。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清凉不在树荫下,而在热烈活过之后的宁静里。
六、藏忆之匣
抽屉深处有个檀木匣,收藏着所有未能结果的相遇:一朵压成标本的紫藤花、半阙被茶水浸湿的词稿、从池底捞起的青花瓷碎片。它们如同契诃夫笔下的“没装子弹的枪”,永远保持着发射前的姿态。某些梅雨时节,这些记忆会发芽,长出带着水汽的新枝。
[后记]
每个都市人都该拥有自己秘密的清凉地图。我的地图藏在城墙藤蔓间,而你的或许就藏在旧书扉页里、咖啡杯的涟漪中。当我们学会在混凝土丛林里辨认这些绿色路标,炎暑便再不能将心灵的水分蒸干。让我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觅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清凉与宁静。
☆作者简介:
王平:一位散文海洋中的掌舵者,在“蓝月亮诗刊”的璀璨星穹下绽放,编织了逾300篇光华熠熠的文章。诸如《墨色行吟》的悠然漫步,《月夜书怀》的静谧低语,《雨夜琴韵》的悠扬旋律,以及自传《童年》的纯真篇章,这些作品犹如星辰点点,照亮了文学的天际。同时,他也是顶端、网易、今日头条【朵朵文学】等平台的特约作家,以独特的文学之光,点缀着专栏的夜空。自1973年高中学府门扉轻合,踏上了东台县林场知青之旅,那是一段以笔为舟,墨海行舟的年月。在那段岁月里,以《知青》为舵,探索青春与时代的洪流,不料这部作品因历史波澜,被公安机关注目审阅,自此散落时光深处,未再归还。直至2011年金秋,退休生活重启笔端,在“蓝月亮导师笔下的世界”重新落墨,寻回往昔文思。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