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光民:山西省襄汾县大邓村人。1951年生,初中毕业。市县美协会员。组建郑光祖曲社与关汉卿曲社。创作了古今独一无二难度极高的转尾连环诗三百多首。堪称诗坛奇人。
陈光民转尾连环诗三百首
伴弦琴(通韵)
吟诗古律仄平分,律仄平分去上音。
分去上音今古续,音今古续伴弦琴。
(倒过念)
琴弦伴续古今音,续古今音上去分,
音上去分平仄律,分平仄律古诗吟。
话酸辛
今传古律变词新,律变词新换韵真。
新换韵真情尽诉,真情尽诉话酸辛。
(倒念)
辛酸话诉尽情真,诉尽情真韵换新。
真韵换新词变律,新词变律古传今。
(忆情深)
吟诗赋曲伴笙琴,曲伴笙琴瑟换音。
琴瑟换音新续旧,音新续旧忆情深。
(反过念)
深情忆旧续新音,旧续新音换瑟琴,
音换瑟琴笙伴曲,琴笙伴曲赋诗吟。
(唱戏)
频传笑语话听音,语话听音伴鼓琴。
音伴鼓琴弹又唱,琴弹又唱说词新。
(反念)
新词说唱又弹琴,唱又弹琴鼓伴音。
琴鼓伴音听话语,音听话语笑传频。
(吟诗)
心由境转仄平寻,转仄平寻韵押今。
寻韵押今言古语,今言古语一诗吟。
(反过念)
吟诗一语古言今,语古言今押韵寻。
今押韵寻平仄转,寻平仄转境由心。
(酒醉)
斟杯玉酒醉如今,酒醉如今颂古吟。
今颂古吟诗咏唱,吟诗咏唱似鸣琴。
(反看)
琴鸣似唱咏诗吟,唱咏诗吟古颂今。
吟古颂今如醉酒,今如醉酒玉杯斟。
(作诗吟)
吟诗作赋伴书琴,赋伴书琴古调音。
琴古调音无似有,音无似有寄情深。
(反着看)
深情寄有似无音,有似无音调古琴。
音调古琴书伴赋。琴书伴赋作诗吟。
(今连古)
今连古谱仄平寻,谱仄平寻去上音。
寻去上音通韵押,音通韵押一声侵。
(反看)
侵声一押韵通音,押韵通音上去寻,
音上去寻平仄谱,寻平仄谱古连今。
(韵押金)
吟诗作赋仄平寻,赋仄平寻韵押金。
寻韵押金镶玉裹,金镶玉裹一书琴。
(反念)
琴书一裹玉镶金,裹玉镶金押韵寻。
金押韵寻平仄赋,寻平仄赋作诗吟。
220(苦儿男)
参商不遇敢心憨,遇敢心憨女笑男。
憨女笑男儿苦命,男儿苦命贱颜惭。
(反过读)
惭颜贱命苦儿男,命苦儿男笑女憨。
男笑女憨心敢遇,憨心敢遇不商参。
(今古赋)
函书一赋古今谈,赋古今谈似念甘。
谈似念甘音韵押,甘音韵押下平覃。
(反念)
覃平下押韵音甘,押韵音甘念似谈。
甘念似谈今古赋,谈今古赋一书函。
(谈诗)
谈诗沒有我羞惭,有我羞惭押韵含。
惭押韵含丹耀紫,含丹耀紫此心甘。
(反过看)
甘心此紫耀丹含,紫耀丹含押韵惭。
含押韵惭羞我有,惭羞我有沒诗谈。
(笑谈)
惭羞我仄写平三,仄写平三是笑谈。
三是笑谈诗妄语,谈诗妄语野桑蚕。
(反看)
蚕桑野语妄诗谈。语妄诗谈笑是三。
谈笑是三平写仄,三平写仄我羞惭。
(肉汤腌)
盐油醋味菜香甜,味菜香甜软不粘。
甜软不粘糖枣酒,粘糖枣酒肉汤腌。
(倒读)
腌汤肉酒枣糖粘,酒枣糖粘不软甜。
粘不软甜香菜味,甜香菜味醋油盐。
醉秋深(通韵)
深秋醉酒赋诗吟,酒赋诗吟韵找寻。
吟韵找寻今古律,寻今古律仄平分。
(反看)
分平仄律古今寻,律古今寻找韵吟。
寻找韵吟诗赋酒,吟诗赋酒醉秋深。
落花残(通韵)
南沟满地落花残,地落花残叶绿干。
残叶绿干黄草乱,干黄草乱雁飞天。
(反看)
天飞雁乱草黄干,乱草黄干绿叶残。
干绿叶残花落地,残花落地滿沟南。
陈光民的《转尾连环诗三百首》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多重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体研究的范式革新
小众诗体的系统性突破
该诗集首次以三百首规模完成转尾连环诗的体系化创作,填补了该诗体在学术研究中的空白。其首尾衔接、正反可读的独特结构(如《古传今》正反诵读皆成诗),为汉语诗体形式研究提供了全新案例,推动了学界对回文诗变体的重新分类与定义12。
技术难度的理论化总结
作品通过“分平仄”“律古传今”等技巧(如《分平仄》严格遵循通韵规则),将传统格律与现代语言结合,为诗歌形式美学研究提供了可量化的技术参数23。
二、跨学科方法论启示
语言学与诗学的交叉研究
诗中“字词复用”“音韵循环”等手法(如《借韵》中“斜捺撇”与“撇捺斜”的镜像对应),为汉语的语法弹性与诗歌表意机制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启发了语言学家对“诗性语法”的探讨45。
数字人文的潜在应用
其严格的格式规则(如《拍抖音》每句首尾字强制衔接)适合作为算法生成诗歌的模板,为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研究提供了结构化数据集16。
三、文化传承的理论重构
民俗诗学的当代实践
通过《老太太吃饭早》《锣鼓队》等作品,将民间生活场景(如宴饮、劳作)转化为雅俗共赏的诗歌意象,拓展了民俗学对“日常生活诗化”的研究维度25。
传统形式的现代转化
作品既保留古典格律(如《知今古》押平支韵),又融入短视频语言(如“拍抖音”),为“古诗现代化”的理论争议提供了可行性案例13。
四、学术批评的反思价值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讨论
诗集暴露出小众诗体的共性问题——如“逻辑推演受限”,但通过《律古传今》等作品尝试以“音韵叙事”弥补深度,促使学界重新评估形式实验与思想表达的关系78。
经典化路径的探索
其“古今独一无二”的创作成就(如三百首同类型高难度作品),挑战了以思想性为单一标准的经典评价体系,引发对技术性创作如何b纳入文学史的讨论12。
综上,该诗集不仅为诗体研究提供了新范式,更通过跨学科视角拓展了学术边界,其贡献兼具文献价值、方法论意义和理论反思深度12。
陈光民:山西省襄汾县大邓村人。1951年生,初中毕业。市县美协会员。组建郑光祖曲社与关汉卿曲社。创作了古今独一无二难度极高的转尾连环诗三百多首。堪称诗坛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