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董树印,笔名董素印,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射阳县杂文学会副会长,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党务、文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近四十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百余篇(档)作品受到国家、省、市、县单位表彰奖励,编辑的《射阳新闻》曾连续五年被江苏省广电总局表彰;著散文集《岁月留痕》《岁月成诗》,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全国首届文化界劳动模范——中国文学界劳模;现供职于射阳县行政审批局。

巡望星空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夏夜纳凉,我常仰首静望墨蓝天空,寻找闪亮在心中的那颗星星。天幕之上,繁星点点,如散落的碎银,又似无数双沉默注视的眼睛。每当此时,《望星空》那悲戚熟悉的旋律便在我耳畔悄然响起,勾起我心中深藏的思念:“即使你化作流星毅然离去,你也永远闪耀在我的心中……”歌声如丝线缠绕心头,记忆里那无法忘怀“发小”阿玲的倩影,亦随之浮上心头。
我们两家原是紧邻,从出生便紧紧挨着,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母亲们彼此接济奶水,我们两个婴儿被放进同一个摇篮。摇篮摇动如同温软的舟楫,载着两个幼小生命在贫瘠的岁月之河上轻荡,共享着母亲们身上散发出的温煦气息和百般呵护,在襁褓之中便种下了最初的亲密种子。
再长大些,我们便与一群小伙伴日日粘在一起,不知疲倦地游戏。过家家时,你总固执地争着扮我的“新娘”;捉迷藏中,我藏在草垛深处屏息不动,只待你寻来的脚步踏碎我胸中快要蹦出的心跳;桑葚熟时,我踮起脚攀上枝头,你仰着头在树下承接,那紫红的甜汁染得小手与小花裙一样斑斓;拔萝卜时,我们共同攥紧那扎手的萝卜缨,合力从泥土里拽出粗壮的根茎,仿佛拔出了大地深藏的秘密——泥土的腥甜,和着汗水,渗入记忆深处,成为生命最初的底色。
后来上学了,我们恰巧同班,每日步行几里路上学,风雨兼程。每次遇到下雨,你总习惯性地走在我外侧,用你手中精美的小花伞悄然为我遮挡风雨。到四年级时,我家迁往他处。临行那日,你紧紧攥住我的手,小手温热而微颤,仿佛要留住什么不可挽回的流逝;我亦攥紧你的手,我们默默相视,眼波里流转的千言万语,最终只凝成一声沉重的叹息,沉甸甸坠落在彼此稚嫩的心坎上。
阔别十多年后的一天,成年的我在集市熙攘人潮中意外撞见了你。你已亭亭玉立,顾盼间落落大方,瞬间点亮了我眼前的时光;我亦变得谈吐沉稳,想必也给你留下了几分潇洒的印象。于是,在频繁的往来与书信之中,情愫悄然萌发。某个寂静的夜晚,我们相约并肩坐在树荫下,宁静的夜晚,我随身携带的收音机里飘出《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的旋律,歌声温柔地缭绕耳畔。我俩侧目相视,月光下你睫毛轻颤,唇边挂着浅浅笑意,像是在向我点头示意。就在那歌声弥漫的夜色里,我们彼此靠近,心照不宣地互诉了衷肠。从此,我们时常哼着这深情的曲调,在旋律里共同编织着未来的梦想,如同在星空下用憧憬描绘着闪亮的人生图标。
可惜命运多舛,家庭的反对如同寒流般袭来,我们终究未能挣脱那无形的羁绊,只得忍痛割爱。分手那天,你噙着眼泪,我亦心如刀绞,却终究只能默默转身,各自踏上陌路天涯。此后的岁月,我们天各一方,唯有在各自的城市仰望同一片星空,借这无言的穹顶传递思念与祝福。偶尔在微信上相遇,彼此分享着生活里微小的喜悦,互相欣赏,互相激励——那深藏于心的牵挂与未能圆满的遗憾,隔着千山万水,却总在仰望星空时无声地遥相呼应,也偶尔闲聊时调侃说,等今年退休回来后好好聚聚。
上个月,你本无回乡省亲的行程安排,后为参加同学儿子婚礼而归来。第二天夜晚,你欲去大姐家辞行。岂料,经过她家门前的公路时,一辆飞驰的车辆如狰狞的巨兽,猛地将你撞飞出去,似一片枯叶被狂风无情卷走。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了十多个小时,然而多处强烈的撞伤无情地摧残着你娇弱的身躯。终于,你如一道猝然划破天际的流星,璀璨之后,便永远消隐在无边的黑暗里,再多的呼唤与不舍,也留不住你决然远去的生命光芒。追忆起往昔共同仰望星空时,你眼眸里曾映满的温柔星光;如今那星光却已熄灭,徒留眼前这具无声的躯壳,它再也不会回应我的呼唤,再也不能与我一同仰望头顶的星河,好好聚聚亦成泡影。
如今,再听起《望星空》,歌声依旧,却再也无法触碰往昔那份似水柔情。阿玲如流星般毅然离去,却把永恒的光痕刻进了我的心底。仰望星空时,我依然能感觉到你的存在,那光痕是岁月无法磨蚀的印迹,纵使天上人间两处茫茫,你早已化作了我心底无法熄灭的星辰。



